每年高考成绩一经公布,各地状元们就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直到下一年高考来临。
作为参加过高考,并一路“考”“考”“考”,踏着各类试卷和墨迹闯过来的普通成年人,残存的高考记忆和辉煌时刻并不。唯有有重要事情要办的时候,才深切体会到制定计划、加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那一抹高考的特色岁月仿佛一下子就被“炸”出水面。
除了学习,其他需求一切从简,在纸媒统治时代,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学霸学习。互联网生活日渐普及,每年汇总状元们的日常生活,才使我意识到,学霸们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和谐统一的,甚至依据时间计划,过得相对有声有色:父母教育程度高的,时间由父母帮着规划;父母文化水平有限的,优秀的学生多靠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按部就班、紧张有序地学习和生活。
管理时间的核心,仍然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分配工作、学习和生活,单一的追求某一方面,似乎都走不远,亦或走得累。
按照工作四象限法则,依据紧急且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原则制定适合自己的“轻重缓急”计划:
1、紧急且重要的,要马上去做,甚至需要压上自己那个时间段的全部精力来处理和应对;
2、紧急不重要的,有时属计划外的突发情况多,忙且盲目,若直接处理或短暂顾及,然后另行安排时间处理;
3、重要不紧急的,更需要拼耐力,从容淡定,定时空出时间分步骤完成;
4、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有点浪费生命,在需要舒缓压力、打发无聊的碎片化时间里适当做一做,呃,大家都是成年人,无需沉溺。
越是重要的事件、有意义的人生,越是需要合理计算时间的最终价值。然而,作为成年人,往往会通过把时间的价值折合成“金钱”这个普世价值上来计算。
我偶像松浦弥太郎说,别把“没有钱”、“没有时间”放在嘴上,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内推进事物的前进,是自己的责任,两者都不够的原因,说不定就在于自己的生活态度。
事情千头万绪,感觉自己疲于应付,试着想想自己做事的目的是什么,时间分配上是否应当有所侧重。按时分配精力,虽不能人人都做得精妙、有价值,但至少充实、不虚度时光。
人到中年,有价值的减法才是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