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想法
《心灵旷野:活出作家人生》读书笔记(四十八)动词:是动作,也是情

《心灵旷野:活出作家人生》读书笔记(四十八)动词:是动作,也是情

作者: 安雨如乔 | 来源:发表于2021-12-05 13:19 被阅读0次

今天读本书中一篇《动词的使用》。

说实在,对于写作技巧以及写作中用词的把握,我还是很薄弱,有待学习和提高。

从纳塔莉分享她在写小说中,对动词的下功夫,耗费很多时间,琢磨动词。可见,动词具有不一般的重要性。

纳塔莉说,动词就像连接大臂和小臂的手肘,它们承载着句子的能量,它们是动作,也是情节。

动词用得恰当,会让写作变得生动与鲜活。

纳塔莉自己也是把动词做到简化、直接和明了,去掉对动词的修饰。

《动词的使用》,我经由此而学习动词的使用。

以下摘取纳塔莉在文中的几个简单例子,让我们一起感受动词的魅力。

例一:

修改前:“内尔要去商店,好避开她的母亲。”

简化动词的修饰:“内尔去了商店。她避开了她母亲。”

例二:

修改前:“演出后和我父亲在一起,对我而言并非乐事。谈话会一直围绕棒球比赛、他计划中的印度之行、美联航的飞行常客奖励里程。你会仿佛觉得演出从未发生过,而我也并不存在。”

简化动词的修饰:“演出后和我父亲在一起,对我而言并非乐事。谈的都是棒球比赛、他计划中的印度之行、美联航的飞行常客奖励里程。仿佛演出从未发生过,而我也并不存在。”

在例二中,修改前的这段描述,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感受到有一种作者对父亲不重视自己的指责在里面,读后觉得不舒服。

经过纳塔莉建议修改后,再读,感觉不一样,似乎温和很多。在此,纳塔莉说:“父亲的形象并没有永远固定在那个动作里,作者也得到了解脱,可以看清那一特定时刻的父亲,学会与他相处。”

说到这里,我有个亲身感受。有时,比如我自己写文,可能在无觉知、无觉察的情况下,把个人的一些喜好倾向、愤怒情绪及个人偏见带到笔下。

当写作者被自己的情绪和偏见套住时,便是没能“坚守原始细节”,没能“简单还原事情的经过,道出真相”(加黑部分是纳塔莉语)

由此,我体会到为什么有人说,写小说的最佳状态是让自己进入到“无我”状态。

实际上,“无我”状态,就是纳塔莉上面所说“坚守原始细节”“简单还原事情的经过,道出真相”。

这个“真相”,不是写作者自以为的真相。如果当写作者“以为要怎么样”的时候,往往已经失去“还原经过”的能力:写下来的只是写作者的“自认为”、“自以为”,而非真相本身。

什么是真相?我对真相的感受:真相是纯粹的。但我们通常习惯以“好与坏”、“善与恶”先去预设真相。

然而,个人所谓的评判与预设,可能会激发出狂热、狂躁或不理性情绪。同时,也遮蔽真正想要去了解真相的眼睛与心灵。

摘抄本书语句:

1、动词的力量让我惊奇。它们承载着句子的能量。它们是动作,是情节。

2、动词是句子运行的关节,就像是连接大臂和小臂的手肘。

3、我坚持用简单的动词,越简单越好。

4、改变动词时态可以改变整篇文章的语气。

5、心中愤怒的时候,最好坚守原始细节,这样当愤怒平息后,作品还能保持洞见和尊严。

6、简单还原事情的经过,道出真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灵旷野:活出作家人生》读书笔记(四十八)动词:是动作,也是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mi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