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左邻(1)挨着的一家人,男主人姓李,是我的本家,按辈分我得叫他叔叔。女主人是我爸一个远房舅舅的女儿,老一辈人感情特别好。
因着这一层关系,在后来的相处中,他们像真正的娘家人一样对我好。
当然,在搬到镇上之前,我们彼此互不相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与众不同的好。
与镇上大多数男人一样,我那个叔叔也是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整条街上晃荡的差不多都是女人的身影,以至于我们那条街一度被人称做“女儿国。”
叔叔的第二个儿子和我女儿同龄,只是比我女儿大半岁。我女儿出生后,我和他媳妇还有附近租房子住的春梅、桂梅四个女人,闲得无聊的时候就打升级。
那时候镇上已经赌#搏成风,我们四个女人打升级纯粹打发时间,不带一分钱赌资。即使这样,我们也乐此不疲。
每天午饭后,我们四个女人谁先忙完谁先支摊,泡好茶,备好瓜籽之类的,再去叫另外的三个人来。
一般来说在我家和我叔叔家多一些,因为我们是自己的房子,相对来说比较宽敞。有时候打到饭点,几个人就一齐动手做饭吃,不论有没有好菜,反正是有情饮水饱。
不打牌的时候,我不去对门的邻居家里,就来婶婶家。婶婶会告诉我街上的很多奇闻轶事,以及要防备的人等等,我常常听得目瞪口呆。
从婶婶告诉我的诸多事情里,我懂得了很多人情世故,人心叵测。让我以后在小镇上生活,懂得了如何洁身自爱,如何不遭人闲话。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肯掏心掏肺对你的人并不多,所以那时候我很喜欢腻在婶婶家,觉得安心安静。
后来孩子大了上幼儿园,我那个婶婶闲不住,就去给别人帮小工。我去接女儿的时候,顺便帮他把儿子接到我家里。过了饭点她没回来,我就让他在我家和女儿一起吃。
平时我女儿吃饭用喂的,若是她儿子在,两个小家伙比赛吃,反而不用喂。
只是时间长了,我那婶婶不好意思,她再去做小工时,就交代孩子的姑妈来接她儿子,可见人还是有亲疏之分的,哈哈。
后来,我怀了儿子,因为胎气不稳。医生建议我尽量少运动多休息,逢刮风下雨,我那婶婶便不要我接送女儿,她帮我接送。
我在房子后面租的菜园子,婶婶见我不方便打理,尽管她劳累了一天,还常常在晚饭后,抽时间帮我浇水。
每年的年底,叔叔从外地回来,会带回很多大城市的零食。这时候,叔叔会吩咐婶婶分一部分送到我家,女儿当然高兴得不得了。
当然,文从北京回来过年,带回来的东西我也会分一部分送到他们家。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我还是时刻铭记在心的。
我出国之前,因为叔叔的大儿子高考落榜,婶婶的弟弟在新乡某高中任教,就叫他们把大孩子转到他那儿复读,结果他们连小儿子也带走了,等于全家“移民”,这让我不禁好一阵失落。
再后来,我出国了,与他们一家几乎断了联系。偶尔从文那里打听一下,只说他们很少回来,也不知道他们一家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等我回国时,我们还能一如往常的好吗?
左邻(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