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故事,一家大型企业的副总裁带队到高校招聘大四生,副总承诺高薪高福利,大四生小K怦然心动,最终被这家企业录用。小K入职后,招聘他来的副总见到他就躲躲闪闪,承诺的高薪水高福利全都没有落实。最惨的是,他竟然连个职位都没有。小K硬着头皮去找招聘他的副总,却发现副总也是一个人孤单单,躲在没人地方玩游戏。
后来,小K打听到点消息。原来,就在副总大包大揽招聘他之后,副总升职了,权力却没有了,公司空降来一位新的副总,现在是人家说了算。新来的副总,对老副总的心腹铁面无情,踢走的踢走,开掉的开掉。
小K离开公司,找到母校,质问校招时为何不严格审核企业资质?让这样的企业进入学校?校方沉默。悲愤的小K,大声疾呼:童鞋们,不要相信校招,你以为校招的企业就不会骗你吗?你以为校招的企业都是由校方严格审核过的吗?根本没有那么一回事!你被骗了,学校只会说无能为力!
小K疾呼,有道理没有?先别慌,继续往下看。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大考、小考,各种考试层出不穷,家长们、老师们费尽心思,用尽手段,逼着你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被动式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考试,考试看中的是答案要标准,比如填空题,该填啥就得填啥,选择题,B就是B,C就是C,判断题,错就是错,对就是对,证明题、论述题,该有的步骤、要素、结论都得符合标准答案才能得分。而且,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作弊,成绩高低全凭改卷老师评判。
如此,十多年下来,我们的头脑里已置入了顽固的“学生思维”:
◊追求标准答案,以单一标准评判事物
◊独立完成
◊消极被动
但,现实的社会环境却并非如此。社会是多元的、系统的、纷繁复杂的,每个人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与其他个体和社会整体密切联系。摆脱“学生思维”,走向“成熟认知”,需要对症下药。
◊建立系统的、多元的认知
◊学会向他人求助
◊积极主动,做命运的主人

故事中的小K,他应该认识到即使学校对校招企业进行了审核,也无法预知企业这一系统内部的权力架构变动。人性、博弈、变化,是职场的常态,当初选择这家企业并不一定对或者不对,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充满变数,既然自己作出这个选择,就要有勇气面对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可能。
作为职场菜鸟的小K,职场经验缺乏,当初可以向有经验的朋友、师长、专业人士或机构求助,多听听他们的忠告,应该签订哪些协议,履行哪些手续,从而有效避开求职路上的雷区。考场不能抄袭,但职场上要敢于向他人求助,善于利用资源、整合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不想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公司是自己挑的,把气撒到学校身上,是懦弱、不负责的表现。走上社会,步入职场,从此没有了家长、老师的庇护,成为自己人生的执行总裁,每一项重要决策都关乎人生的走势,所以,遇事应当主动作为。小A可以主动找到新任副总,说明事情原委,争取能留在公司工作。如果新的副总找各种理由拒绝,小A可以到劳动人事部门反映情况,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此,方为智慧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