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1477/92b78f473fbca228.jpg)
等了好几年,这部小说终于完结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当初非常期待的答案,到了揭晓的时候,却总有一种不惊喜不震撼的的感觉,前后捋一下,思维够缜密,情节够合理,逻辑也通顺,但似乎就是差点意思。究竟差什么呢?也说不出来,可能这也是让人心里不踏实的一个原因。既然你都想不出来什么结尾是圆满的,那么又凭什么说作者给出的结尾不完美呢?
记得好多年前看《盗墓笔记》,一共八部,南派三叔在写完第七部《邛笼石影》留下了好多谜团后,居然没动静了。搞不懂他是没了灵感写不出来,还是单纯的营销策略。反正那时候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揭秘,反复地重温前七部,还看各种关于九门前世今生的解析,似是而非地了解了好多看书都没看出来的隐藏信息,和各种揭秘的可能性。谁知好几年后,大结局终于出版了,拿到书时候甚至都舍不得看,哆哆嗦嗦地翻完两本书,傻了。什么呀?这都什么呀?当时就这么想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其实也不能说失望,可能就是一个幻想了无数次可能惊为天人的大结局,就那么平淡的结尾了,心理上无法接受。但后来想想,好多事,可能就是这样的,平淡是主流。
恩……咋还没进去正题,又啰嗦了这么多呢?
下面捋下《罪念完结篇》的故事线。
这部书主要还是要揭秘第一部的一个大谜团,那就是多年前心理咨询师戚宁一家的灭门惨案。
二十多年前,一个身份不明的歹徒潜入戚宁家,杀死正熟睡的戚宁父母,并掳走了戚宁的姐姐,只因戚宁被姐姐提前藏在床底下而幸免于难。二十年后,戚宁和刑警支队长程巍然查案时重新打开尘封多年的凶案现场,竟然发现,在自家房子里,居然有一具悬挂多年的尸体,经检测对比,死者正是公安机关通缉多年的一名杀人凶犯,不知是何原因竟然死在这里。
从死者的社会关系、生前的行为事件开始调查,却越查越复杂,因为中间竟然牵扯出一桩多名儿童失踪案,其中也包括戚宁的姐姐。既然是连环案,戚宁的强项当然要发挥一下。经过对多起案件的分析,戚宁得出一个结论:凶手可能小时候有过一段关于小女孩难忘的记忆,导致他长大后心理畸变。失踪的女孩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她们的生日或阳历或阴历都与12月11日有关。
前边这一部分写的相当好,悬念迭生,而且对于陈年旧案,追溯地也很合理,然后从这之后一直到结尾,就让人颇为想不通了。
第一,逻辑不通。
最后查到的凶手直指戚宁的姑父。一直以来这个男人都是以大老粗的形象出现,先不说他有没有智商设计出这么完美的犯罪,这样的亲属关系,作案年代再久远,他们真的彼此认不出来吗?杀了大舅哥一家,即使是当年他还没有遇到戚宁的姑姑,但是结婚这么多年,照片总见过一张吧?怎么会不知道戚宁就是当年幸存的小女孩呢?
第二,细节不清晰。
中间其实有好多破案细节,应该能写得很出彩,但作者不知道为什么却一笔带过。虽然我也明白,一部心理破案小说,心理画像师应该是重点刻画人物,但也需要精彩缜密的案件分析来烘托。比如揪出陈康,这个人对于陈元生的案子来说,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但是查到他似乎太轻易了,寥寥几笔就结束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好多想说。比如太多戏剧性的巧合,比如想吐槽下程队和戚宁暧昧的感情,比如嫌犯最后的自杀式啰嗦自白,再比如法医林欢的父亲那段完全没必要的婚外情……
虽然说了这么多缺点,但作者似有似无透露出的一个观点我还是很认同,成长环境、心路历程对一个人的影响确实很大,但不得不说,有些人,恶是天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