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直把西藏之行,或者之前和孩子去的其他城市,我都喜欢说成是旅行,而不是旅游?
“旅”有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的含义。而旅行呢,带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
我们有可能从一部文学作品,一部电影,一幅绘画作品,几张摄影作品等,在被作者所描绘的地方中,感觉突然被暗示,而急于渴望想探个究竟,带着期待带着验证带着好奇带着冲动带着思索带着求知…..追随着作者的脚步而去。我觉得我们的西藏之行是最好的例子。孩子从语文书上看到雅鲁藏布江,文成公主等;我从电影明星陈坤写的西藏,和齐秦在西藏开过演唱会等等,这些让我们向往了西藏,促使了成行的理由。
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旅行的艺术》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多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而一个热爱画画热爱童话写作的孩子,他旅行回来后,他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一提或回味再三,也不仅仅只是到此一游,仅仅只是去过这样的概念了。
我们更快地分析一种令我们感动的景色,并且明确指出它令我们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旅行的艺术》
这种感受力的拥有,会让爱画画爱好写作的孩子,对向往的地方的某些风景和建筑,以及那个地方的民俗风情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具备审美能力,一种对美和丑进行判断的能力。
而由他来决定旅行的目的地,唤起他内心对美的驱动力,还能锻炼他的决断力。从书本上了解再到实际的旅行,这种感受力,能归结出自己为什么喜欢的特点,那些美的法则,曾经为此震撼为之所感触的,才会深刻进入脑中。
天边飘过的云他会驻足;眼前走过的牛羊,激发他的灵感从而抒发感悟;路边的小花小草能让他耐心细致观察,并为它们怦然心动….. 细细品味他所看到的一切景象,并能乐在其中。正如绘画可以教我们去观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关注。而旅行对观察对发现对关注更会进一步的提升,从别人的作品再到现实中提高了自己的欣赏理解感悟能力。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 ——《旅行的艺术》
而想紧紧把握其中的美,到此一游拍拍照已经是不够了。书写与绘画来描绘所看到的美丽景象,才能了以抒发内心的热忱与喜爱。而对于区别于不同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产生的好奇,那种探究寻秘的感觉,更是印象深刻。曾经向往的地方,正因为成行,模糊不清而变得具体清晰。并从中汲取力量,给自己注入新的活力,而更加地热爱我们的生活。对知识的渴望,对美的拥有能力。
而完成了《西藏之行》的最后一篇,我的内心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我也在言传身教中给孩子起到了表率,让他懂得了做事情要善始善终的道理。而我也心满意足地为2017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感谢您的阅读
西藏之行连载
(点击蓝色字体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