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赏析

作者: 木木吖的小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1-12-26 21:15 被阅读0次

    读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页的时候,我为自己当初对这本书的“望名生义”而感到深深的羞愧。

    在我心里,这算得上是一部史诗级的巨作,它给我带来的震撼,实在是难以用我苍白无力的语言去表达。是的,所有情感、心绪,当变成文字或者语言以后,都被削弱了。

    本书通过两条线,一个“玉”,一个“月”,给读者展开盛大的画卷: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形态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但这又不仅仅关乎于情爱,这里面有比情爱更多、更加触动人心的东西。

    一、宗教信仰

    一般中国的小说很少提到信仰问题,就算有,也就像“上帝”之于欧美人,国人便是常把“菩萨保佑”挂在嘴边,这其实算不得一种信仰,至多算是一种希望。

    本书的基本基调都是笼罩在一种庄严肃的穆斯林宗教信仰之下。这是一本为穆斯林人心做传的书。

    我感慨的并不在于中国还有那么多人信仰伊斯兰教,而是在中华土地上还有那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这是有区别的,前者在教,后者在人。

    书中有提到这些“回回”的起源和历史,时过境迁,这些人的信仰多少会被中华文明同化融合。可文化宗教信仰又与土地不同,土地可以侵占,文化却是不行。人和血脉可以换了国土生存,但文化宗教信仰永植于心。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揭开了占中华民族少数部分的人的宗教信仰的神秘面纱,他们信奉真主安拉,每日朝着麦加的方向朝拜,遵循斋戒,他们有自己的嫁娶仪式,有自己的送葬方式,他们有自己强烈的信仰,为保持这一血脉信仰的传承,明确规定回回不可与外族人通婚。

    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人信仰的力量和仁慈,同时也展示了信仰的无情与冷漠。这是一个对立面,但却又矛盾的统一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梁君璧——韩太太。她是一位无比忠实的回回,忠诚主,信奉主。她的信仰没有错,但却是这样的信仰,让新生代在绝望里死去。

    二、历史积淀

    我始终觉得,一部好的小说,如果单纯的只有情情爱爱,而没有历史的底蕴做铺垫,它是不会长久的。作者也不能写出鸿大的篇幅,磅礴的气势。

    作者在本书中选择了“玉”作为代表。

    谈到玉,古往今来,哪怕在今天,玉也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它是美得象征,是气质气节的体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冰清玉洁”……古代的王侯将相谁不随身佩玉?多少家族曾将一块玉作为传家之宝,世代守护流传?家族可以兴衰交替,唯有这块玉,还是当初的玉。

    “玉器梁”是个手艺人,一辈子磨玉琢玉,最后死在了水磨之上,“玉器韩”为了玉,抛妻弃子远走他乡,最终却也是没能守住他的“玉”。。。。玉本就不属于他。玉不属于任何人,人们为它倾家荡产,争的你死我活,最终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曾经的玉,依然散发着清幽的光,不悲不喜。

    玉的长河,就是历史的长河,不懂历史的人,便没有办法琢出有灵魂的玉器;没有历史的积淀,玉制品怕是也像现在的塑料制品一样。

    书中写到玉的时候,特别是在亨特向韩子奇介绍玉的历史和后来韩子奇自己办玉展时,它体现的不光是玉,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艺术文化的积淀与融合。加上这一笔,虽然相对于整本书来说笔墨不多,却是让整本书变得恢弘大气了起来。

    如果说玉的历史太长太悠久太浑厚,那么书中还有近点儿的,置身其中的,正在创造的历史——战争。

    日本打入北平的时候,韩子奇带着玉随着亨特去了英国。而后世界大战,英国伦敦也没能逃过炮火的侵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炮火里,北平的韩君璧守着“回回”的信仰,绝不离开北平,她和刚满两岁的儿子还有姑妈守着“奇珍斋”的牌匾;在炮火里,伦敦的韩子奇守着带走的五箱“玉器”和冰玉,他在守护他自己的“玉”,“玉”就是他的信仰。

    董卿说过一句话: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战争一旦开始,不论输赢,都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对国家如此,对于普通的民众更如此。

    这场战争,让本来一眼望到头的普通家庭开始走进一段曲折交错的命运,如果世界的炮火会让人身死,那么一个家庭的炮火、命运的炮火却是会让人的心一点点的枯萎。

    三、小说结构

    结构是小说的骨架,很多小说都是以时间为线索的,正叙倒叙等等,本书却是一同给出了两条清晰明确的线索——玉和月。

    “玉”和“月”是两代人的故事,两代人的故事同时开始,交叉进行,最后合二为一,将故事情节推至巅峰。

    “玉”的代表是“玉魔”老人、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老侯等人;“月”则代表着新月,天星,陈彦淑,楚雁潮等人;“玉”是过去,“月”是现在;“玉”是历史,“月”是未来。

    冰玉生下新月,韩子奇,这个一辈子守护“玉”的人,却没有将她们守护好;而没了有“月”的照耀,“玉”也没有了色泽。新月的离世,是为整部小说的高潮,两个线索交织在一起,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让我觉得命运好不公平,可命运,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它不听任何人的劝慰。

    四、情感丰富

    小说里塑造的情感特别的丰富饱满,好似写尽这世间的冷暖无常:冷能刺骨,暖入肺腑。

    从“玉魔”说起,他是从清朝遗留下来的老人,经历时代制度的变迁,从此守在宅子里不问世事,只钻研收藏古董玉器,若在平常年代,这是一种高雅的爱好,可是换做了这位经历朝代更迭的老人,怕是无奈中的避世吧。

    梁亦清,他爱玉,玉就是他的生命,最后他也是死在了水磨上。但这个人是个老实本分的手艺人,他对玉的爱,在于他想将最好的玉器通过自己的打磨,展现给他人看。他不图钱,不图名,只是喜欢用他的那双手,创造美。

    梁太太,这是个最平常不过的“回回”,有着最大众的,也是最坚实的信仰,也就是一家庭妇女,没有主见的普通家庭妇女。她信奉着一切穆斯林的礼仪传统。

    梁君璧,这是本书中的一个特别关键的人物,前半部分的她,也就是年少时的她,落落大方,懂得帮助母亲分担家务,也懂得养育妹妹,她完美的继承了母亲的贤良淑德,又有着自己极强的主见。后部分她和韩子奇结婚后,两人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在发生那件天崩地塌的事情以后,她一边咄咄逼人,一边又委屈求全。她是新时代和旧时代中间的产物,她可恨,又可怜,年轻的时候,她又是那么可爱。我本以为她对新月是无情的,直到看到她在面对临死前的韩子奇时,我才知道,她不是无情,她是忠于她的信仰,那至高无上的信仰。

    梁冰玉,跟梁君璧是姐妹,但是她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所以她的思想跟姐姐有很大的不同,眼界也更为的宽广。燕京大学和后来的去伦敦上牛津,都为她注入了不一样的价值观。爱便是爱,不爱便是不爱,她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得不到以后,也主动的放手了。她敢于做自己的选择,也敢于承担自己犯下的错。

    韩子奇,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庸的男人。年少的他,对于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理想,敢于去追,有野心,也有孝心。只是世事弄人,人啊,抱起了砖头就抱不了你。一样的道理。后面的他一直活在煎熬里,对冰玉的思念,对君璧的辜负,对新月的疼惜,对天星的愧疚……最大的心碎,是他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守护的“玉”,到头来才发现那玩意儿不值得,或许是他放弃了更值得他守护的东西。

    还有新月,天星,楚雁潮,陈彦淑,姑妈,等等这些人,我从新月和楚雁潮的恋爱里,读出了新的爱情的含义,或者说是最古老的爱情的含义。

    爱是什么?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

    爱是纯情,是真诚,是永不变心,生死不渝,本来也不比“对天盟誓”。爱就是爱,爱萌生在心里,永驻在人的心里。

    读完后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不懂爱、没有爱,虽然社会纷繁换了人间,虽然这样说出来的爱显得矫情又肉麻,可我仍然为这样的爱震撼,感动。

    如果说这是两情相悦的爱,那么天星的爱就显得大众化的多,甚至不算爱吧,是婚姻,一段被妈妈撮合的婚姻。不爱,但也不得不爱,毕竟女孩没什么不好。

    这是不是大多数人的婚姻真实写照?就是年龄到了,时候到了,该娶个老婆延续香火,该嫁个男人生儿育女。。。。

    一本好书,值得反复地读,而何为一本好书?就是你想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还想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去读的书,就是一本好书。

    图片选择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穆斯林的葬礼》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bs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