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以来,自觉腹内空空。读诗,成了写诗的必要前提。
我读诗,最怕读那种被人翻译了的诗。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拿到诗,读就行了。先默读,疏通文意,然后体会文字营造出来的氛围。再然后,朗读,体会诗的情感。
就这样。
为什么有些人非要读“懂”呢?
他们的读懂,是下面这个样子———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协手家和睦。
读这样的翻译,只能让我连同原诗一起束之高阁。
原诗很不幸,像极了一位嫁错郎君的妇人。
如果你也热衷于这样读诗,我只能拍拍你的肩膀,说,你高兴就好。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读这样的诗,我也不去试图搞“懂”它。我就一读再读,品味这种弥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落寞孤独的感觉。体会这文字的美。
什么是美?
美,就是能让你心灵忽然柔软起来的东西。
读诗,就是品读美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