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常常被提醒,对待孩子行为的接纳度要前后保持一致,你在周一允许的行为,如果在周五让你觉得无法忍受,这就是不一致。
“必须保持一致”是最容易被父母推崇的一个理念,——如果今天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接纳,那么最好明天也不接纳,否则你就是不一致。
其实这种“不一致原则”弊大于利。
如果孩子的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的话,第一类就是可接纳行为,第二类就是不可接纳行为。
孩子同一个行为可能会由于你的心情不同,接纳度也不一样。当你逛完街,心情很是不错时,3岁宝贝敲打钢琴琴键的行为你是可以接纳的,甚至视而不见。但是深夜11点你已经累得眼皮打架的时候,孩子不肯睡觉还在敲打键盘玩的时行为可能会让你怒不可遏,就不会被接纳。
P.E.T.的观点是:作为父母的你,感受会变化,这是当然的,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肯定不一样了。在此刻可以接受的行为,在其他时刻你有可能给无法接受。你前后对待孩子行为的宽容度不一致,是非常正常的。所以不要给自己心理压力哦。
接纳度可以帮助父母理解为何这种不一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有时,父母的接纳范围很大,似乎孩子的任何行为看起来都不错,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父母烦心。这时,孩子大多数行为都是被接纳的。
有时,父母也会觉得焦虑或者心情低落——这个时候,孩子所有的行为看起来都不太好接纳。
多数父母的接纳线都会不断变化——这很正常并且不太难理解。有时候父母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很疲乏,意志消沉时,我感觉自己效率很低,像个失败者,通常,在这种状态下,我就会发现什么事情都不对劲,工作总是做不完。”这种时候对外界的接纳度肯定是比较低的。
当你了解到你的接纳线会时不时地变动时,你就更容易地接受这一现实——自己只是个一介凡人而不是神,是凡人就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你也就可以在坦然地允许自己面对孩子时有不同的感觉,放下了必须在任何时候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都要保持一致的重担。
不一致原则就是:你的情绪会千变万化,每个孩子的个性也不尽相同,所处环境不也一样,这些让你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保持一致。理解了这个原则,你就不再会有那么多的愧疚和焦虑。我们只是人——作为人,面对孩子时,我们的感觉不会一成不变。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更轻松一些。
“不一致原则”还包括一个内容:父母之间也没必要对孩子“统一战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这种认知让父母们更加焦虑,即父母们在面对孩子们行为必须保持一致——在孩子们面前,父母双方也要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很多时候父母之间的矛盾就是对待孩子的不同,现在不必了。
这种损害亲密关系的困扰应该尽量被消除。P.E.T.教你独自去和孩子建立关系而不是维持统一战线。这样一来,你在面对孩子们的行为时就会没有拘束,就可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的爸爸觉得孩子的餐桌礼仪非常需要改善,这个时候你应当让爸爸来解决孩子的餐桌礼仪问题,毕竟是孩子的爸爸觉得有问题,你不应当去扮演这个黑脸角色,否则你就是在违背自己的感受,如果这样做,就会让你觉得不舒服。
另外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孩子的个性和所处的环境。
现在开放二胎了,你家里有不止一个孩子,你会发觉自己无法一致性地对待每个孩子,必须承认,其中一个孩子就是比另外一个孩子让你觉得满意。一个孩子可能活波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想参与任何事,在家里搞各种各样的小破坏,甚至大闹天宫;而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他安静,谨慎,做事情小心仔细,你面对这样两个类型完全不同的孩子,行为窗口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不要告诉我你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的。
还有环境,如果孩子们是在花园里玩耍嬉戏打闹,会觉得他们天真可爱有童趣,如果同样的打闹发生周末带他们去参观的博物馆里,这会让爸爸觉得很尴尬而不能接受。
一言蔽之,你在对待孩子的行为的时候可以前后不一致,你和孩子的爸爸之间也不必统一战线,这样将更有助于培养好的亲子关系。
下一篇文章将会讨论亲子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则:问题归属原则,这个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