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英国病人》:50年最佳“金布克奖”,从男主到伏地魔……

《英国病人》:50年最佳“金布克奖”,从男主到伏地魔……

作者: 枝桃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11:06 被阅读118次

    1,

    除了诺贝尔文学奖,英国的布克奖是另一个很有知名度的严肃文学奖项。

    前几天,为了纪念布克奖创办50周年,评委会在过去的获奖作品中,选出了一本50年最佳,“金布克奖”。

    以二战为背景的爱情小说《英国病人》,获此殊荣。

    作者领奖时说了一句话,“虽然安东尼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怀疑是他操纵了这次投票结果。”

    这个带点忧伤的小幽默,是一种谦虚和缅怀。

    作者提到的人,是一位导演,曾把小说拍成同名电影,并获得199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很多人看过的《天才雷普利》和《冷山》,也是这位导演的作品。2008年,他突发脑溢血逝世。

    优美的画面、人物性格的复杂与丰富,还有某种恢弘感……是他电影的风格。

    我和许多人一样,没读过小说原著,但看过电影《英国病人》。

    很长,差不多3个小时。我记忆中,它和4个多小时的《美国往事》,堪称双姝……《美国往事》的音乐,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英国病人》中沙漠的画面,也一直清晰。

    《英国病人》,1997年最佳奥斯卡奖

    2,

    发现很多二战爱情故事,多有沙漠背景,可能是因为北非这个特殊的战略地点吧。

    比如永远的《北非谍影》,这部《英国病人》,对了,还有一部我们(曾经)最帅的布拉德皮特在2016年拍的《间谍同盟》。

    这一部也有“沙漠背景”,但和《英国病人》中静谧的沙漠不同,它直接来了次沙漠“车震”……

    这段拍得美而含蓄,没有尽头的地平线,飞扬的黄沙,布拉德皮特和女主在旋转的车里,激情四溢。所有戒备敞开,两人终于真正相爱。

    这一部,豆瓣评分仅7.0。

    评分不冤,因为布拉德皮特全程演技不在线,表情僵硬,动作尴尬。每个笑,每个眼神,都好像在告诉观众,“我没入戏”……

    想起他曾经的《大河恋》、《燃情岁月》、《夜访吸血鬼》、《搏击俱乐部》……那些美好的金发,动人的笑容,生动的热情,哪怕是青涩和夸张,对比起来,都让人心生沮丧。

    时间真无情,连布拉德皮特也会老去……

    不过好消息是,《间谍同盟》的女主,同样不再年轻的玛丽昂歌迪亚,一手撑起了整部戏。

    她的角色,性感、挣扎、内疚、恐惧、爱……剧中人物的复杂情绪,她一个眉梢眼角,尽在其中,非常有感染力。

    《间谍同盟》,玛丽昂演技在线,布拉德皮特似乎还沉浸在与茱莉的离婚案中

    玛丽昂的表演,救了整部戏——因为她是真实的,可信的,打动人心的。

    就像当初的《英国病人》,两个主角的精彩表演,为电影大大加分。

    男主拉尔夫·费因斯,一双忧郁的蓝眼睛。

    从《辛德勒名单》中的恶魔纳粹军官,到《英国病人》中的悲剧殉情者,再到……N年后《哈利波特》中面貌狰狞的伏地魔……请问,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他经历的,无非是,一个好演员的自我修养……那就是毫无保留地,呈现出人类心灵中所有的幽深曲折,那些或阴暗或神性的情感与挣扎。

    《英国病人》男主拉尔夫费因斯

    3,

    写这篇文章,除了回忆以前的观影体验,还因为最近看到一篇深度分析文,与一些经典电影作品相关,叫做:

    《英国病人》《钢琴课》“毁三观”?豆瓣短评里的道德景观与现实焦虑。

    如果谁有耐性看完的话,会发现作者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非常厉害。

    说实话,我一直非常不喜欢“毁三观”、“三观正”之类的词。我觉得这些词就像风干的馒头屑,干巴巴的,没有任何价值和吸引力。

    频繁使用这些词的人,常常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共情能力,大多乏味,无趣,喜抱团,爱融入大众以获取安全感。他们看似大义凛然,实则诚惶诚恐,生活在认知和生活的双重焦虑之中。

    但这些感受,是谁带来的?怎样形成的呢?

    上面那篇文章的作者,很好地作出了回答。他从源头,分析了“道德警察”形成的深层原因。比如政策变化、家庭结构和经济生活受到的影响、职场歧视、两性越来越拉大的经济地位……

    文章最后一段,非常精彩,精准概述了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大资产者“有权”三妻四妾,道德检视对他们来说是无效的;

    底层的僭越者(有野心的凤凰男和有美貌的凤凰女)是罪大恶极的,他们(当然更多的是“她们”)的欲望或者对于他们的欲望是最危险的;

    而广大的中产靠精确的匹配维护着阶级的边界,获得脆弱的安全感。

    如果我们去看一下“情感教主”Ayawawa的理论,她传授的并不是女人如何靠婚姻改变命运,她没有教人如何“傍大款”、如何嫁入豪门,她强调的是一套基于精确匹配的择偶策略。

    这套策略的目标不是上升逆袭,当然也不是幸福,而是安全——量化带来安全,等价交换带来安全,经济人的理性带来安全,而欲望是安全最大的敌人。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致力于忠实地描写人类欲望的文艺作品往往被贴上“三观不正”标签的原因吧。

    可以说一针见血了。

    是的,人的不安全感,人的焦虑感,永恒存在,且在我们的时代被尤其放大。

    除了伤心的泪水和努力的汗水,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又改变不了自己,那么,靠骂那些“惊世骇俗、三观不正”,觉得自己被作者冒犯了的经典作品,的确是最容易的发泄和挑战方式。

    对于这种挥舞着道德大棒,用“短评”攻占网络的景象,很多人回怼得也是极其尖刻,比如:

    “你就骂吧,可是你死了一百年后,安娜卡列尼娜还活着”……

    比如:

    “喜欢用(道德)锤子操作一切的人,本质上还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当他们扬言要用这把锤子砸毁一切文艺作品的时候,世界才会停下脚步来看他们一眼。”

    其实,世界并不会停下来看他们。

    这个残酷的世界,才不会专门停下来看谁。

    它只是面无表情地前进,抛弃所有人。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只有经典文学、伟大作品,才会真正停下来,看到、记录、接纳和理解不同时空的人们……它强大的生命力,足以滋养你的心灵,让你更豁达,更富有同情心,更具“人性”,思维更宽广。

    它引领你走向开阔之地。

    道德审判,不能撼动经典文学丝毫。

    因为它就是时间过滤和心灵萃取之后,千万人超越时空、永不止息的共鸣和心跳。

    4,

    所谓人,总有脆弱,富含缺陷。

    作为自然推演而来的传统配方,我们也只是弱弱的骨头血肉加一点儿“灵魂”。如果划开手臂肌肉群,我们会痛,会流血,但并不会发现一块芯片。

    电影《骇客帝国》中,曾有红药丸、蓝药丸两种选择。

    多数人都选择真实,而不要被控制在虚幻和完美的程序里。

    如同《英国病人》,它包含着战争、历史、爱情、背叛和死亡多个侧面,“在诗兴和哲学层面都极具冲击力”——这句评委会的评语,翻译成大白话,也许就是给你一棒的意思吧。

    “给你一棒”,敲掉遮蔽的坚硬外壳,起码让你看到,在心灵深处永恒的荒原和本质上,我们如何踯躅前行。


    the end

    微信公众号:浅水芳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现在是冬天:百年之后,安娜卡列尼娜还活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枝桃:是说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经典人物角色,会一直存在下去……

      本文标题:《英国病人》:50年最佳“金布克奖”,从男主到伏地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mp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