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09:19 被阅读0次

送客之江西

唐代: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赏析

对于行人来说,在春光明媚时节奉使江南,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缠绵的情调。    

一、二两句说明他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轺,使者乘坐的车辆。紫泥,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第一句等于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去出使的。去的地方是“泽国渺天涯”,是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唐代从长安到江西,先走陆路,经商洛,出武关,到襄阳,然后即可乘船,经汉水,下长江。“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三、四句设想他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九派,长江流至九江,分成九道支流,所谓“江到浔阳九派分”(皇甫冉诗句)。春天桃花水发,长江水位很高,看上去好象置身于水的世界一样。“九派春潮满”,虽然不加夸张,但春潮涌动,江水浩渺的景象历历在目。

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飘浮。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行人的孤单。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在景中。这一联对仗工整,状物入微。沈德潜说:“著雨则帆重,体物之妙,在一低字。”(《唐诗别裁》卷十一)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上一联是从大处着眼,这一联是从细处落笔;上一联侧重于行程,这一联则侧重于玩赏。江南的春光美,江南的春意浓。南朝梁文学家丘迟在代临川王写的《与陈伯之书》里曾这样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故乡的春色规劝当时为北魏效力的陈伯之归降,而且终于达到了目的。江南春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草深”二句,正是化用了梁朝丘迟的文句,但显得更为流畅明丽。 

最后两句说到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留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相关文章

  • 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送客之江西 唐代: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

  • 色不迷君君自迷

    清风子自打下了老君山,离开师父已经一月有余了。 初下山来,每到一处,风景各异。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心情大好,早...

  • 素手执笔

    似梦半生已渡 君与朝暮共路 知吾惨烈无助 音牵混沌途迷 似君知音 慰藉血泪悉数 心眸拓开...

  • 无盐诗集《淫洁》

    《淫洁》 欲池醉君梦,情路迷君处。 淫辞谈春色,秽语解艳书。 唇臭似死木,齿腐若枯骨。 繁...

  • 情路不抵君心处

    【情蛊非蛊,锦书难书,苗疆异域问情路。爱恨交织,锥心蚀骨,情路不抵君心处,一别终陌路。】 阿箐仍然记得第一次遇见沈...

  • 送君

    十二月冬至, 长风使人离。 此处不留君, 更有留君处。

  • 双联《无言》

    东风知我意,赠君一树繁花, 暮雨有君爱,送女几山秀发, 白云携重礼,拜谒高堂殿下, 清露满心匣,却知曲径难达!

  • 无题

    香樟叶载相思愁,天下何人知君忧。 佳人不恋柴扉处,摇身直上碧玉楼。

  • 五律.问道

    偏怜冬日好,来赴故人期, 残雪迷苔径,寒烟笼竹篱, 应知鸣磬处,当是坐禅时, 此夜灯前话,君能解我痴。

  • 全心全意的生活

    迷与非迷,是分别事。 若心不生分别, 无迷无不迷, 诸法实际超越言语。 辨迷辨不迷,是真迷! 如实觉知,清醒如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更有高堂处,知君路不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rz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