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我的课堂观。于是我把我认为的核心全都放到了标题里。
科学的2017年课程标准里,新列出了四维目标,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生活与社会。其中,科学概念目标就是指我们常说的知识目标。其实,如果用一种绝对的方式来说的话,小学科学是没有知识目标的,因为所有的艰深知识在中学阶段都会再学,而浅显的知识通过累积生活经验自然能明白,有的时候,科学老师们就会自我玩笑,那我们教什么呢?
对,我们教什么呢?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就是兴趣。如果在小学阶段,我们让一个班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对科学探索感兴趣,那我们就是一位绝对成功的科学老师了。为什么不是百分之百,因为考虑到天生的兴趣导向,有学生确实更欣赏艺术和文字类的学科,而不擅长严谨的逻辑思考。所以,让学生在我的课堂获得快乐,是我放在第一条的信念。
但是,这快乐并不意味着没有边界,科学的快乐并不是放松的快乐,无的放矢的快乐,经历完了就毫无结果的快乐。它需要学生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从而建立面向挑战的成就动机,让学生变得喜欢挑战,善于挑战,勇于挑战更难的问题。因此我们接下来就要强调第二个阶层了,方法。科学探究确实是存在着一些方法的,无论是低段学习的闻听尝摸看,还是穿插在整个高段中的控制变量法,都在向他们渗透着更加严谨的科学观——客观性,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等等。
最后,更为抽象的就是思维了。当学生经历多次的探究活动,科学精神才能逐渐渗透进他的内心,他的所有探索活动将会遵从这样严谨的风格,这样逐渐就形成了一种思维。面对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
然而,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也不过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很多想法还很幼稚,需要更多的经验来充实。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成长路上的决胜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