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读书以来,这本书是我用时最长的一本书,从5月份开始,时断时续,但好在坚持读完了。不能说像封面介绍的那样起到了“指引人生,充满洞见”的作用,但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必读”的经典。
读完全书,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百花齐放的诸子百家的不同人生观、世界观,大概是“内圣外王”“倒退的历史观”以及二陈以及其开创的心学和理学。
在第一章《中国哲学精神》中讲到,“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漫游山林、独善其身;他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内圣外王是说,政治领袖应当具有高尚的心灵。”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习大大,一句“我将无我”“生命至上”将习主席得爱民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十四章《韩非子与法家》中,冯友兰先生提出了历史退化观得概念。就是人类社会得黄金时代在过去,而不在将来。自古代的“黄金时代”以来,历史是在日渐退化。因此,人的拯救不在于创立新的,而要靠退回到古代去。说真的的这样的历史观是很可怕的。不过立足当前的时代面前,有点智商的人大概是不太会持这样的观点,因为当下的种种迹象表明黄金时代永远在未来,但也保不住会有与众不同,视角独特的人。
在地二十四章《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中,心学的创始人陈颢以及其传人陆象山和王阳明让我记忆深刻,尤其由此引出的《大学》三纲领、八条目,这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终极追求,也是行动指南。理学的创始人陈颐以及其传人朱熹,不仅将四书定位国家选举取士的国家官方标准,而且很好解释了心学所说的万物由“气”而成却不成一物的原因,因为万物皆有成其本身的“理”在里面。所以二者互补,相互相承。
除了以上的感受,大概就是教会了接受异同吧。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理,各个学派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视角,得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但都是合理的,因此不同的意见不一定就是错误的。了解了这件事,大概让我变得豁达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