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说起
曾有一本书叫做中国哲学,早年间我一直认为哲学只有西方有,而中国所谓哲学只不过是牵强附会叫做哲学,以期说明中国文明并非原始矇昧。但近年来看了一些儒释道三家的书,才越发的觉得自己之前实在是谬以千里。
但我仍然主张最好不要将中国智慧称之为中国哲学。诚然如果哲学叫做爱智慧,那么东西方哲学都是爱智慧,但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这样叫东方哲学*实在是会让人误解,其实无论是将东方牵强附会到西方,还是将西方牵强附会到东方都不合适。
十四无记
在哲人那里,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性,生命和智慧的存在性是永远不能回避的问题,西方哲学更是以探究这些为己任。然而在东方的智慧里,却将这些都统统悬而不论。儒家告诉你:未知生焉知死。道家告诉你:道可道非常道。
佛家更过分,弟子有人问这些东西的存在性,释迦摩尼反问回去:如果有一个人,中了毒箭,结果旁边的人不去救治他,总是探讨这个箭头什么材质的,这个箭上的毒叫什么名字,一直问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任凭这个人毒发身亡,岂不是愚蠢吗?
不是向外而是向内
在东方的智者认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外部这些东西都是束缚和干扰,都是入体的那根毒箭,本来小命都快没了,还没事干还要去建立一套形而上学的东西去研究这个束缚和干扰你的东西干什么呢?赶紧拔箭吸毒是要紧事。
向外寻求,这不仅是舍本逐末,而是完全方向搞反了啊!向外求,那里除了痛苦什么都不会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向内求,真正能够引领你的东西在内在,人需要向内求,找到心之所向,立下志愿,发现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才能在世间做事修行。
向外求的问题
为什么东方的智者都不主张向外求的,其实道理简单:外在的东西,错综复杂,牵连甚多,你要处理A,就要思考BCD和A相关联的,那你就需要烦恼BCD,你烦恼BCD那么你恐怕26个英文字母都要烦恼,从此便是被因果的锁链束缚。
西方智者希望能够搞清楚外在的这个世界,用一套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表征清楚这个世界,但问题是,即便是你清晰的把错综复杂的世界表征清楚了,你也创造了一套理论体系和工具,能够扩大自己理解和操纵外在的因果,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到什么地步是个头呢?
人的智能不够就创造人工智能,化学的能不够就研究原子的能,越追越远,越陷越深,可终究回到初心,人究竟是为什么爱智慧呢?
皓首穷经又如何?
中国人也关心世界,只不过他们不喜欢将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和改造目标,他们更关心点亮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取得内在和外在呼应,内在和外在的融合。古代的中国人总是强调:要人做事,不要事做人,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智慧的觉醒。如果内在不觉醒,那么投入世间,只不过是将生命投入烈火烹油之中受煎熬而已。
并不是白首穷经没有意义,如果一个人内在的智慧引领他去为了内心深处的那个志愿必须向外追寻,而白首穷经,研究哲学和科学是其必经之道,那他也就是怀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我不成佛的大情怀,义无反顾的投入到那浩如烟海的外在探究里了。
终究的终究是什么?
但终究到底,东方的智者认为,人的终极幸福并不在外,而在内。而西方近年的认知、心理的研究,仍然不是向内,还是在外在打转,还是在望尽天涯路而已。但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也许就像一个皮筋,你捆的紧了就想松一松,结果一松就拉得长了,拉得长了难免又想松一松,结果一松手把自己的手给弹的生疼,那又能如何?世界如此,世人如此,你待如何?
*此文中东方和中国的概念混淆,请不要过分纠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