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麦克里斯特尔,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在2003年至2008年担任美国驻伊拉克联合特种部队总司令。其还有两名作者也是来自军方,是美国海豹突击队退役军官,是麦克里斯特尔的前部下。
本书的副标题是打造因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赋能这个词是个热词,我们经常会在管理学中看到,是指领导者给一线团队自主决策权;也会在中台产品中看到,是指给业务系统提供支持。总体来看,赋能是一方面给前方业务或者团队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是让渡一部分权力给到前方团队。而本书就是讲如果领导者想要通过下放权力给团队赋能,必须抛弃原有的层级式组织形态,努力打造一种全新的组织架构和组织环境。
本书首先由2004年的一个故事引出,这来自一个伊拉克的恐袭,四辆自杀式汽车闯入了一群聚集在某个污水处理厂附近参加开张典礼的人群中。最终造成,35个孩子死亡,10个美国人和130个伊拉克人受伤。如果单从实力对比,40年的经验和40年卓越的功绩,无论以任何标准来看,特遣部队都是全球特种作战部队中的翘楚——可谓优中之优。从表面上看,伊拉克“基地”组织与特遣部队之间的战争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较量。特遣队拥有一支规模庞大、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部队,而伊拉克“基地”组织不得不招募当地人,并且通过危险而靠不住的通道一个个地将外国战斗人员偷运入境。特遣队坐享强大的通信技术,而伊拉克“基地”组织为了减少被发现的风险,只能面对面地会面或者派信使传递信息。特遣队的战士都经历过历史上最为苛刻的特种作战训练的锤炼,而伊拉克“基地”组织只是在遍布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各类训练中心学了些三脚猫功夫。只要愿意,我们可以使用别人无可匹敌的火力、装甲车辆以及尖端监控设备,而伊拉克“基地”组织的技术主要是在“安全屋”里用丙烷罐头和过期的苏联迫击炮弹组装简易爆炸装置。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特遣队是“优中之优”,那为什么这类袭击还会不断发生,甚至愈演愈烈?为什么在一群资源获取情况不如特遣队的人面前,特遣队会束手无策?为什么特遣队正在经历失败?
image.png上图是设想中基地组织的组织架构和实际面临的基地组织的组织机构。伊拉克基地组织的组织架构是他们在伊拉克的战争环境中显得生命力极强。网络理论家兼军事分析师约翰·阿尔奎拉总结道:“在过去10年里,‘基地’组织出现了大约20个‘三号人物’,但在一个网状结构的组织里,所有人都是‘三号人物’。”我们一般会认为,如果一个组织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也没有明确的指挥目标,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组织。但是事实上,基地组织能够顺畅且满怀怨恨的正常运转着,所展现出目的和战略从未改变。
本书作者提出了“错综复杂”这个词,他不是一般意义的复杂。我们日常说的复杂,是指不简单的或者无法凭直觉预测的事物,而这里的“错综复杂”是指更加受条件约束、更加技术性的以及更加混沌的场景,如活体器官、生态系统、国家经济等。
“错综复杂”和“复杂”是两回事。复杂的事物可以比喻成,一个齿轮转动了,其他齿轮也会转动,以此类推。比如内燃机的运行,最终可以被分解成许多有内在联系的部件。同时,你能够比较确定地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错综复杂”是在多个元素间的互动剧烈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万物的关联性使得病毒和银行倒闭的影响能够扩散,就这样,事物迅速变得无法预测。
image.png错综复杂的系统呈现出“非线性运行”的特征。所谓“线性运行”,是指输出结果与输入条件成正比。
当我们面临的世界是错综复杂的世界是,我们在使用传统组织架构,就无法面对复杂多变世界。就像美国特遣队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基地组织一样,虽然美国在传统意义上硬实力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面对伊拉克这种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的时候,就显得无所适从且不堪一击。对于解决的方案,本书也给出了药方就是像基地组织一样打造能够应对不确定的敏捷团队,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给团队赋能。
本书一层层推导,同时本书中关于美国海豹突击队以及特遣队的故事引人入胜,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