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的溺爱,最后都由孩子买单

作者: 寻初夏 | 来源:发表于2017-07-13 12:08 被阅读76次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对宠物的爱有一致性,可以说是一种父性或母性的本能。

    它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经过意志抉择,除了帮助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外,对孩子的心灵的成长毫无帮助。

    这种父母单方面的付出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懒惰的表现,而这种懒惰,最终造成的结果却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普通家庭的故事,也是从事教育行业好友提过的真实故事。

    当男孩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并不知道等待他的是这么多份沉甸甸的爱。

    第一份爱来自妈妈——

    怀胎十月,经历了分娩的撕裂,看到与自己紧紧相依数月的孩子呱呱落地,舒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心生惆怅。

    为母则刚,在面对男孩的时候,妈妈除了坚强,更多的是一份温柔。

    有人说是因为孕育一个孩子的过程太艰辛了,所以才会呵护至极,患得患失。

    第二份爱来自爸爸——

    香火延续,自己身上也肩负了多一种角色。

    女人相夫教子,男人赚钱养家。爸爸觉得教育儿子是妈妈的责任,觉得自己只要对男孩的物质生活负责就行了。

    于是爸爸早出晚归,为了男孩更加努力地拼搏赚钱。男孩睁着眼睛的时候,见到爸爸的机会很少很少。

    第三份爱来自爷爷奶奶——

    步入老年,最大的心愿无非是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珍惜着每分每秒与男孩相处的日子,因为自己渐渐老去,只希望能希望在这奢侈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慈爱对男孩倾囊相授。

    男孩要什么买什么,男孩摔倒了赶紧抱起来亲亲,饭桌上谁也不敢和男孩抢吃的。

    男孩慢慢长大了,脾气也随着年龄变大。

    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冲着爸爸妈妈发脾气,一家五口,四个人跟着男孩忙前忙后,那架势仿佛供着什么神明。

    一天奶奶带着男孩出去玩,走着走着发现把男孩最喜欢的帽子弄丢了,男孩气极了,竟张嘴就骂,甚至拳脚交加对着奶奶发泄。

    奶奶除了嘴上哄着男孩,毫无防卫之力。第二天起床才发现身上青了好几块。

    这样一个在家里骄纵蛮横的小“皇帝”,没有吃过苦头。当男孩走进社会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所有人时刻都会围着自己转。

    遇到困难,没有人会主动上去帮他;心情不好,没有人会主动关怀他;甚至是连打好几个喷嚏,也没有人会关注。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

    男孩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性格越来越孤僻,回到家依然把所有负面情绪对着家人发泄,但也仅仅是发泄而已。

    家人也只是一昧承受,男孩和他们没有交流,除了发泄时的狰狞面目外,更多的时候都是面无表情。

    直到有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发现男孩在房间里待到了中午都没动静,打开门才发现,男孩静静地躺在床上,边上的遗书写着:“我受不了这个没有爱的世界”

    柜子里还有几盒药,TCA,抗抑郁症药物……

    男孩真的缺爱吗?从一出生就承载着三份爱的他,为什么最终却选择放弃自己?

    答案很简单:被溺爱的孩子,把家人的包容当成理所当然,却忘了外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

    关切和爱护是他们轻松得到的,为人处世却是他们学不到的。

    我看过很多类似男孩的人,在家里饭来张口,毕业了一事无成于是一心做个啃老族,还有一些,将外面遇到的挫折发泄在家人身上,却不曾想过靠自己拼搏。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某个啃老族面对父母的劝导,反而说我变成这样也是你们害的。

    多唏嘘啊!

    相信对多数父母来说,溺爱是一种本能,不需要花费太多努力。

    但我们能满足孩子一时的需求,却忘了爱可以,但溺爱是最可怕的走向。

    一辈子那么长,我们总不可能陪着孩子一直走到头。

    所以,请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溺爱的试验品,抛开一昧的包容和爱护,你需要教会孩子在社会的生存能力,还有得体的教养、良好的习惯、友善的人品以及更广阔的知识。

    这些,也是一种爱,却绝非溺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分的溺爱,最后都由孩子买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np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