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书的记忆还停留在小时候,和姐姐弟弟围在收音机旁边听刘兰芳老师讲的评书《岳飞传》,袁阔成老师讲的《三国演义》。那时候,听书是每天特幸福的期待。因为彼时,没有课外书,小村里也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后来的后来,这一切都有了,生活也越来越快节奏,谁还有耐心坐下来听书呢?于是听书就成了遥远的回忆。
“书海茫茫,独爱红楼”,是曾经的qq签名。当好友把一整套的《蒋勋细说红楼梦》音频分享给我的时候,正赶上我的眼睛因为用多了电脑和手机,已经严重视疲劳,眼科医生建议要注意休息,少看手机和电脑。于是,离开文字就食不知味的自己,开启了听书模式。心里还在暗暗想着,幸好是《红楼梦》,要是别的音频,怕是很难听得进去。
看网上曾经宣传过,资深大美女林青霞曾经每周末从香港坐飞机去台湾,就为了听蒋勋老师的课——“细说红楼”。还以为,那不过就是一种宣传方式罢了。可是,当我静下心来,打开音频的时候,蒋勋老师那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带着微微台湾腔的普通话,用不一样的方式,把《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娓娓道来。刚刚听了一集,就已经欲罢不能了。
于是,每天下班后,一边做家务,一边打开手机微信收藏夹的音频,听蒋勋老师细说红楼。一样的时间,成了两份,既不耽误家务,也不耽误听书,一举两得,日子就变得更加充实起来。
最喜欢晚上,洗漱完毕,上完眼药水,关了灯,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听书。配乐也很好听,是一段很悠扬舒缓的曲子。听蒋勋老师,一句一句讲解曹公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听甄士隐如何解析《好了歌》“好即是了,了便是好”,舍弃红尘,顿悟出家。听香菱的悲惨身世,怎么样一步一步逃不出宿命里的“真应怜”(甄英莲)……甄士隐家的丫头娇杏,“不过是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就被落魄不堪寄居在葫芦庙里,靠甄士隐接济的贾雨村错以为“红颜知己”,终在一举中的为官时候,把娇杏娶回家。娇杏“偶因一招错,便为人上人”,倒是应了她的名字“侥幸”……林妹妹和宝哥哥的前世今生,从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到青埂峰下无缘补天的顽石,“神仙投胎,也要选个好人家”,蒋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博学多才的智慧,一段一段,细细地解说红楼梦。
以前虽然多次看过这部小说,看过电视剧,自以为对内容相当熟悉了,但是有些细节,在蒋勋老师的“细说”里,才恍然大悟。那些建筑上的名词“垂花门”“抄手游廊”,服装“百蝶穿花裙子”,以及小说里引用那些历史典故“竹林七贤”“尧舜禹禅让”等等,中国古代贵族的各种礼仪礼节,看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如今听书,经过蒋勋老师的讲解,才算顿悟。不仅仅再一次温习了名著,也了解更多古今中外,各种与红楼梦有关的知识。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收音机里播焦宝如和李真讲的小说《红楼梦》,我和姐姐偷偷听了几段,就被爸妈喝止了。他们都认为,《红楼梦》不适合小孩子听。可是蒋勋老师说,《红楼梦》是最适合十二三岁青春期的男孩儿女孩儿们来读。书里记录着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的成长过程和青春期的懵懂与萌动。宝玉为什么不爱读书,为什么不喜欢宁国府为他备好用来午睡,挂有《燃藜图》的客房,却喜欢秦可卿那充满香气,有着《海棠春睡图》“神仙也可住得”的卧房……青春期的孩子,是让父母和老师最头疼的,可是红楼梦里,早已有了答案。曹公用他神奇的笔端,描绘出那一个个青春靓丽的少年的心思,蒋勋老师用他充满智慧的解析,让我们,把这部古典名著,更加深刻的理解。
刘姥姥是荣国府的救赎,这样的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却又有茅塞顿开之感。刘姥姥第一次出现,在贾府外和贾府内分别用的一个“蹭”字,说明了她心底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来贾府“打秋风”的忍耻……小时候最初读《红楼梦》,总是觉得刘姥姥太土气,太丢人了,可是如今,却觉得这是一个智慧的老太太,贫穷并没有遏制她的生命力,也没有抹杀她的知恩图报的纯朴……
听书,还在继续,这520集的音频,于我而言,简直就是一种听觉的盛宴。不知不觉,早已经听上瘾了。
那就继续听书吧,在这个花开灿烂的春天里……
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