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主题:写人
主要阅读:1.《祭十二郎文》2.《柳子厚墓志铭》3.《六一居士传》4.《亡妻王氏墓志铭》。
附加阅读:1.《原道》2.《谏迎佛骨表》。
这几篇文章以朴实无华为主,但都很深刻地反映出所写人物的鲜明性格,分列生活中的较典型事例,灌注满满的真情流露,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第一篇——写个人的真情流露和告白。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采用了平铺直叙、穿插讲述、回忆过去、对比现实、虚实结合等写作技巧。此文悲悲戚戚,忽而高涨,忽而低落,忽而嘤嘤耳语,忽而伏案而呼,忽而直抒胸臆,忽而旁征博引,将作者的真情与告白表现得淋漓尽致。文风多变,却又段段相依,事事相辅,其字朴实无华,其情跌宕起伏,情到深处引人感同身受,不愧是大家之作。
第二篇——写一个真实的别人。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此文行文酣畅淋漓,叙中有议,夹叙夹议,叹惋之情溢于言表。从柳子厚的家族史,到其本人的生平,择友,平铺直叙却完美体现出了其为人刚直不阿,意气风发,博学精敏,胸有大志的性格,而正因他这些显著的性格又导致了其仕途坎坷,几经贬谪而怀才不遇卒于穷裔。又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进一步强调了他恰恰又因此而成就了流芳百世的文学辞章。文章主推柳子厚为人德行以及刻苦为学的高尚节操,避而不谈其遭遇贬谪的经历,虽显含蓄但毫不影响作者对柳子厚的感情抒发。
第三篇——写一个真实的自己。欧阳修的自传《六一居士传》。此文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展开,开篇看似诙谐风趣,但其间却又饱含作者此起彼伏的内心焦灼的状态,一面胸怀退隐之心向往悠闲的隐居生活,一面疲于劳心劳力为官场所累。其文中采用大量的“比”法,如“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而极度向往归隐的心情。而文末给出退隐的三个理由,首先是羡慕,其次则叹于自己壮年时尚未作出什么政绩,而现在人老且衰就更不能贪荣禄,早应退隐之情。文中感情抒发错落有致,有理有据地提出了作者的观点,矫揉而不造作,又能让读者深深地体会到其复杂而苦闷的情愫,自然而然地随着作者的风趣、叹惋、忧思、哀怨到厌倦而最终归于平静。
第四篇——写自己最爱的人。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此文主要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侧面烘托作者的妻子王氏的鲜明个性,将其贤淑孝顺、聪慧机敏、考虑周到等种种优点仅用寥寥数字既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其告诫苏轼如何与人往来更是情深意切。一句句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湃的跌宕起伏,却又充满画面感,注入了满满的怀念之情和对其妻早逝的叹惋,以及作者失去王氏的悲痛之情。
附加阅读两篇《原道》、《谏迎佛骨表》主要是通过阐述作者的个人观点,继而批判当时推崇的道及佛。但两篇不同之处在于《原道》更加逶迤婉转,而《谏迎佛骨表》则直抒胸臆,气势磅礴。
把本周的学习再次详尽分析后,我理解为所谓的写人并非写“人”,而是在写“情”,既如何在丰富的感情基础上去烘托人物的性格,去表达人物真挚的内心,去体现人物的诸多方面,以此来树立起凸凹有致的人物形象。这更能增加读者的信服感以及引起共鸣,让人感同身受而欲罢不能。
然而,更重要的东西又是“真”,有道是“天下文章,唯真不破”,真真切切存在的东西才会让人信服,也更能让人为之慨叹,为之唏嘘,为之抓狂……
那么,什么是“真”,“真”既“不假”也,此时不由想起一个成语叫“返璞归真”,它的意思就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现实总是很骨感,梦想总是很虚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能够真正做到去伪而存真的又有几人呢?而作为写文的人来讲,一个不真实的自己又能写出多么真实感人的文章来呢?
其实说起这周的阅读,体会最多的并不是这些大家是如何写出这些千古绝唱的,而是他们怎么就能那么真实地去展示自己的感情?那种发自肺腑的悲痛,那种由心而发的赞叹,那种怡然自得的超脱,那种脱口而出的愤怒,那种不可名状的大义凌然,那种大丈夫怀念小妻子时的悲悲戚戚……
我不禁为此哑然,千古绝唱“唱”的是什么?那里从不曾有虚幻的梦境,更多的是现实的骨感,那里有满满的真情流露,以“真”为本。反过来讲,我在干嘛呢?我想要的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那不过是飘在天际的一片云,缥缈虚无而又遥不可及,那也是一场虚幻的梦,身在其中而不以为然的那个“我”正陶醉其中……
整日慨叹着别人的感动,却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知不觉弄丢了自己,失魂落魄之余却忘却了找寻本我;逃避着现实的残忍,又要装作掩耳盗铃那样自欺欺人……
“你是一个放不下心结的歌者,梦里蹁跹在织锦一般的云端,不愿醒来,不敢睡去,可是却在半梦半醒之间,丢了自己,醒来……”——多好的一句话啊!半睡半醒的人又何止我一人?先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该是如何沉重?而又如何焦灼呢?恨不得上前拍上一巴掌,可又只能企盼“一语惊醒梦中人”。
先生说这一周与其说要让我们去写人,不如说要去找寻回来那个本真的自我。真实感总是最能感人的,而假如不能用真实的自己去创作,那么一定成为不了一个好作家,甚至成为不了一个好作者。所以,要看到自己,看清自己,而后,这个“我”真了,能够书写出来的情自然才会“真”,情“真”了,“文”才会感情丰富,溢于言表。人可以杜撰,情节可以演绎,而“情”却要由心而发才会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由此可见,先生之用心良苦,已不能用文字来表达,此处省略一万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