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回老家的次数多了起来。有时是收拾庭院,有时是处理家事。
端午节这天,处理完大姑的后事,回到村里。在老家的后街,远远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妇人,推着一辆破旧三轮自行车,一瘸一拐地由西向东挪动着。我抬头看了她几眼,却认不出她是谁。我知道一定是村里的人,大脑便飞速检索着记忆中的一个个熟悉面孔。正当我犹豫不决之际,她却随口喊出了我的乳名,那一声熟悉而亲切的声音,瞬间激活了我的尘封记忆。古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虽然已二十多年不见,我还是从熟悉的说话声音中,确定她是大江娘。只是她满脸的沧桑和疲惫,和我记忆中已是判若两人。
我邀她到家里一坐,她欣然同意。寒暄过后问起她的年龄,已是74岁,刚刚身体受了点伤,正在治疗恢复。话语之中仍念念不忘,当年作为生产队长的父亲,对她们家的帮助。
大江娘一生命运多舛。大江家本是一个幸福之家,虽然生活清苦,但那个年代都是这样。先是有了三个女儿,最后又生了儿子大江,了了儿女双全的心愿。本以为从此开始一家人的美好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1年夏天,大江爹在去县城卖席的途中,骑着自行车与大货车相撞,当场身亡。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如同雪上加霜。那时候,大江娘才三十多岁,大江刚刚两岁左右。俗话说,女人如水,为母则刚。她自己硬是咬牙拼命把四个孩子养大成人。现在三个姑娘都已出嫁,最小的大江也成家立业,孩子们也都非常孝顺。但忙碌了多年的自己总是闲不住,或许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这不前几天自己收拾菜园子,让农具碰了一下,腰受了点伤,疼得厉害,今天这是自己刚去输液回来。
看看大江娘现在的样子,应该日子也不错了。只是操劳了一生的她,即使现在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自己也闲不下来。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一旦适应了某种生活状态,很难一下子从中自拔。其实生活方式本是无所谓好无所谓坏的,只要健健康康,自己随心就好。
像大江娘这样的人每个村子里都有,她们命运坎坷,但并没有向苦难屈服;她们人生曲折,仍然初心未泯、心存希望。她们用自己孱弱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希望;她们用自己并不健全的羽翼,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她们如路边的野草,普普通通,毫不起眼。但面对灾难时却能够不屈、不挠,不向命运屈服,不向困难低头,只是不停地把自己的根系向土壤深处伸展,再伸展,拼命地汲取着土壤中的水分,生活虽艰难但仍能够茁壮地成长起来。
临近中午,大江娘要告辞回家,我目送着她伛偻的背影,心中颇不宁静。真心希望,未来的日子里,生活中像她一样的人们,日子越来越好,都有自己的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