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穿越的阿Q

作者: 古不为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0:55 被阅读70次

        

        阿Q本来默默无闻,因为鲁迅先生的炒作,竟然一鸣惊人,名传天下,继而进入不朽行列。阿Q成了名人,不亚于当今走红的任何一位明星。阿Q虽然是明星级人物,估计看得起阿Q的人不多。因为绝大多数人看不起阿Q,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能穿越Q。

        其实,精神胜利法本来就有,只是人类不自觉而已。鲁迅先生发现了精神胜利法,从而创造了阿Q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人物形象。

        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的考验,因为失败是人生这部书中最动人最重要也是最漫长的章节。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点阿Q精神,可以削弱失败对我们的打击,可以减轻不如意给我们造成的心理重负。

        阿Q精神是人在遭遇屈辱挫折和失败后,进行的一种自我安慰。实质上也是辩证法在苦难人生中的消极运用。任何事物皆有其两面性。在困难时看到光明,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不利中看到有利,在厄运中看到幸运,在痛苦中看到幸福,以此来安慰自己平衡自己,这也算是人生的智慧了。

        生活境况一般或较差的人,要老和生活富裕的人比,会越比越难受;而和更穷困的人比,心里顿时就有了优越感。再难过的人,也能找到比自己更难过的人,从而得到安慰。人家骑马咱骑驴,后面还有拉车的,正是人们进行自我安慰的真实写照。

        钱少的人不仅可以把钱更少的人比过,就是和大富豪比,也是可以比出心安理得来的。钱是个好东西,同时也是个坏东西。因为有时候钱多可以惹祸。譬如,钱多的人,有自己或者亲人,被绑架甚至撕票的。有的人,没钱时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一旦钱多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奢靡腐化的生活,导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从此再无宁日,到最后总是发出悔不当初的感叹来,却为时已晚。钱多惹祸的事例古往今来不胜枚举,古不为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家。钱少的人,则相对省去了这些烦恼。

        长相丑陋的人,和长相漂亮的人比,不免伤心;而和缺胳臂少腿的人比,就会比出优越感来。残疾人也有程度不同的残疾,残疾较轻的比残疾严重的人,肯定会感到庆幸,而残疾严重的人比起植物人也是可以比出侥幸来的。所以,正常人提起残疾人,总以为他们因残疾会生活得无比痛苦,其实,残疾人照样可用生活得和正常人一样幸福,而且绝大多数残疾人也确实生活得很幸福,他们也是自觉地运用了一点阿Q精神的。比如张海迪,不仅生活得很幸福,甚至比大多数身体健全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因为张海迪们没有在不幸中沉沦,而是把不幸化作动力,更珍惜生命,从而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生追求荣誉而未得到荣誉,追求爱情而未得到爱情,追求伟大而未能伟大,追求成功而未能成功的人,同时也免除了荣誉、爱情、伟大、成功给人带来的劳累和负面影响。甘为普通人,随遇而安,不苛求于自己和别人,不苛求于生活,自己尽力而为了,问心无愧了,就该知足常乐了。人应为欢乐而活,做一个乐观主义者,以此来安慰自己。而乐观主义者,恐怕与阿Q精神,是属于一脉的。

        然而,任你说得天花乱坠,阿Q精神依然是人生的精神鸦片,自觉地适度地运用一点,可以使人们从困境中得到暂时的有限的解脱。不加控制地、过度地发扬和信奉,则阿Q精神会变成精神毒品,削弱人的斗志,使人失去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锐气,从而成为彻底的失败者。

        面对失败和困难,伟大的毛泽东堪做我们的光辉典范。从四次、五次反围剿,到遵义会议,是毛泽东几十年革命生涯的低谷时期,政治上被剥夺权利,身体上病到几乎见了马克思,遇到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打击。但是,坚强的毛泽东没有被摧垮,他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挫折与失败是难免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希望就还存在。这是一次必要的心理调整,里面有阿Q精神的成分存在。毛泽东的伟大正在于他不止于此,而是以此为基础,站稳了脚跟,而后投身新的战斗。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乐于斗争,终于赢得了遵义会议的光荣,从而成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在革命斗争中取得彻底胜利的头号伟人。

1996/12/20初稿

                                                                                                                         1997/01/09五稿

                                                                                                                         2016/01/30定稿

相关文章

  • 不能穿越的阿Q

    阿Q本来默默无闻,因为鲁迅先生的炒作,竟然一鸣惊人,名传天下,继而进入不朽行列。阿Q成了名人,不亚于...

  • 阿Q和阿q

    她叫阿Q 那我就叫阿q吧 一大一小 也显出了两个人得地位 就这么开始了 开始以后得事以后再说 现在先把日子往前提提...

  • “阿Q 正传”的 “阿Q精神”

    “阿Q 正传”的 “阿Q精神” 阿Q"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角,很多人都读过这篇小说。很少有人没听...

  • 读懂阿Q的就是阿q

    鲁迅先生怎么能把阿q描绘的这样入木三分,一个懦弱胆小,自卑但却清高,有自己的主见又时时在意别人的看法,想去做但又徘...

  • 论大学生中的“阿Q”与“差不多先生”

    前言: 高中时期读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只是觉得阿Q很可怜总是被别人欺负,那时候的自己对人性的理解不够因此不能很...

  • 《阿Q正传》读后感

    也许对于《阿Q正传》我们并不陌生,也常常听到所谓的“阿Q精神”,说实话,读了这本《阿Q》我就觉得阿Q不是指个人,是...

  • 人应该有力量,揪着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

    小Q之所以叫小Q,就是因为她挺像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里的阿Q。 小Q的生活虽然没有阿Q那么糟糕,但总体来说,...

  •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个阿Q

    读书时课本里有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那时只觉得好笑:阿Q的发型好笑,阿Q的为人好笑,同时又觉得阿Q好可怜。总之未...

  • 阿 Q 新 传

    阿Q 新 传 自打鲁迅先生把阿Q的事迹写进书里,阿Q一下子便出了名。 但阿Q却不以为然,认...

  • 生活需要阿Q精神的参与

    阿Q其人来自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正传》,文中体现的“阿Q精神”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学者概括为:就是阿Q...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能穿越的阿Q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yt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