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作者: 远远的看着自己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18:45 被阅读0次

《“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

——感于北京2017年底二三事后记

2017年11月并增加2018年1月感怀

今天读了一首诗《轻肥》,白居易写的五言古诗《秦中吟十首》之一。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读服)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读雷)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诗名《轻肥》有意思,是出自《中庸》“乘肥马,衣轻裘”,指代达官贵族,有成语衣马轻肥。古代出门乘马车或者骑马,相当于今天富人出门坐豪车。那时穷人估计顶天了乘个牛车,骑头驴而已,而且这儿说肥马,那就是更富贵的人家了,马都喂的肥肥的。穿衣服那更讲究了,古人讲究衣服越轻越好,绫罗绸缎,貂皮狐裘那是有钱人的象征。

再说说这诗的内容,除最后一句外,前面都在描写中唐时期,宦官权臣集体赴宴的场面,直白的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一路上都是意气骄矜的权贵,豪车镀晶擦得锃亮,你要问这都谁啊?这都是宦官,穿阿玛尼西装的都是文官,穿毛呢军装的都是司令,这些人夸耀着去赶宴会。宴会上,酒杯里喝的是茅台,桌上摆的是山珍海味,水果有洞庭的橘子,河鲜都来自天池,吃的饱饱的,神情自若,喝的高点了牛逼吹得更大。这一年江南大旱,浙江那边闹饥荒,到了人食人的程度。全诗完。

朱绂,紫绶都是服饰,就是红丝带紫丝带,唐代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官配(唐代官员以衣服配饰颜色来分辨官阶大小,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最后写“座中泣者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他是将侍郎,官阶从九品,所以穿青衫,正是八九品官员官服的颜色。)。尊罍酒器,讲究的人才用,普通人用碗喝。天池,咱文化里天池指代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还有王母娘娘的瑶池三处,这里指哪不重要,意思反正堪比今天的阳澄湖大闸蟹,千岛湖大鱼头吧,你想这东西如果从江浙运到西安,这得动用多少人力物力,就今天顺丰生鲜也够贵的吧。

我最喜欢他做九江市长之前的这种风格,兼济天下,施家财以为民用;诗歌创作取材贫苦人民,秉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诗歌中必以人物事件为内容,然后升华提炼控诉当权的腐败,同情劳苦人民的艰辛。就这一首最后一句,由题目到内容,描写富贵奢侈到达极点,然后急转直下,“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以最强力最直接的对比,啪啪打脸当政者。类似的诗歌还有《琵琶行》,《卖炭翁》等。当然他也因此得罪很多人,最后被贬来贬去的,导致其由前半生的“达则兼济天下”到后半生的“穷则独善其身”,后期作品也温和的多。

另起,讲一下大诗人白居易。

少年天资聪颖不必多说,16岁就写出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名句。但是他刻苦读书也是成功的必然条件,他有多刻苦呢?“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读之)。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大意是,眼看20岁了,白天黑夜的读赋,研习书和诗,来不及睡觉休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因为捧书撑案苦读而生了茧子。虽然成年了,但是身体不胖,还没有老但牙齿不好了,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的像苍蝇掉里面似的。可见这读书有多努力!然后才有29岁中进士,诗书闻名天下,生前做到秘书长,河南省长,检察院副院长等职位,官至二品,死后追赠国务院总理头衔,尚书右仆射,有唐宣宗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可谓生的成功,死的不朽。(注:这里有个点,就是唐朝有尚书省,但是没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代其事。就是只设二把手,没有一把手。为什么呢?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做过尚书令,所以后面为了避讳,再不设此官职,或者说有这个position,但是不招人了。)

其留下三千多首诗文,被称为唐朝三大诗人之一,另外两位不用提了大家也知道,但是白居易是唐朝生前名气最大的诗人,没有之一,其他人都是死后名气越来越大。白居易活着时就是全国最著名诗人了,上至达官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会吟诵几句白诗的。甚至有人纹身纹他的诗句。还有日本人都跟着起哄,出真金白银收购白居易的诗。最逗的是有一歌伎说“吾诵得白居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以能背诵《长恨歌》来提高身价。可见当时多么火。

这里就必须得多说一下《长恨歌》,这个作品是他三十五岁写的,算是早期作品,没有以普通贫苦百姓为题材,而是写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的,但是全诗也充满了对杨贵妃命运的同情,以及对这段爱情故事的惋惜慨叹。而其间还是有几句是劝讽老百姓的,比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就是说这杨玉环的兄弟姐妹都因其而得到分封,整个家族都荣耀。然后,这个成功的案例让天下父母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摇摆了,觉得生女儿更好。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但是我们也能从诗中明白的读到,这生女儿不是都能成为杨玉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即便选进了宫也可能面对“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尴尬。而且就算是“三千宠爱在一身”了,最后还不是落得个“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马嵬坡白绫刺死的结局,其家族也是死的死亡的亡,其一祖之兄杨国忠做到丞相位,不也是直接就被砍头了。所以做父母的不要总受别人影响,“生男生女都一样”,心态要平和。哈哈,这诗让我讲歪了。下一段重新讲。

最喜欢这首里的开头和结尾。“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结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都是千古名句。说到这里啊不得不提一下白居易的爱情故事,不讲他的爱情故事就读不懂他的爱情诗,也包括《琵琶行》。

白居易幼年随父亲去了安徽苻离县做官,认识了邻家女孩湘灵,青梅竹马,有《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诗句赞美湘灵聪慧美丽。两人虽然很早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大家知道,古代那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啊,否则走向婚姻是不可能的。恰巧这白母不同意,嫌湘灵门第低,就是出身贫寒,配不上白家。白居易自己常说自家可是秦朝名将白起的后人。然后到20好几了,也没结成婚。后来去他叔叔那备考,离开了湘灵。此一别。有几首诗给湘灵的,《寄湘灵》“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还有《长相思》“…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这和《长恨歌》结尾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一模一样吗?显然白居易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李杨的爱情故事中了。后来29岁中进士,然后回家省亲,又哀求母亲同意他俩的婚姻,仍然被拒绝。此二别。于是接下来到37岁白居易一直抗拒任何相亲,以此来反抗母亲。但最后还是不得已娶了杨氏为妻。也就是这之前写了《长恨歌》,中有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和他写给湘灵的“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读涅,树嫩芽)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那种和亲爱的人无奈分别是同一样的痛。后来白居易被贬江州,途中机缘巧合偶遇湘灵父女,真是造化弄人,做《逢旧》一首“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想来《琵琶行》中诗人那么容易感情崩溃“座中泣者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估计是重逢湘灵后,又遇悲惨琵琶女,加上一颗诗人的心,能不把长衫哭湿了吗?甚至也许琵琶女就是湘灵呢?此三别。最后50几岁时白居易由杭州回洛阳途径安徽,去寻找湘灵,然而湘灵的邻居都说不知其去向。此四别,也是绝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难道不是白居易自己的爱情结局吗?了解了他一生的爱情故事,也就能读懂他那些诗了。(以上也算是观看陈凯歌新片《妖猫传》感怀吧。)

他跟元稹(读枕不读甚)刘禹锡是好朋友,还有那个李商隐,他甚至把李商隐当成自己的偶像。这几个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互相写墓志铭。

先说元稹的墓志铭。古代文人呢给别人写字啊画画啊讲究个润笔,都是讲究非给不可,这墓志铭也一样。然后元稹去世时得有墓志铭啊,毕竟元稹官至宰相。并且古代人最喜欢什么人给写墓志铭呢,我总结就是这人得有名气,清高,最好是骂政府的那种文学领袖人物,国学大师或大书法家,比如柳公权颜真卿等就属于这类特别适合写墓志铭的大家。基于此,且白居易又是元稹生前好友,所以他家人就请白居易给写墓志铭,写完呢非给这个润笔费,六七十万钱,相当于今天多少钱呢?我大概百度上换算一下相当于今天250万人民币,这元家也是真有钱,但是这白居易那么爱惜名声肯定不能拿啊,所以遵循“达则兼济天下”这个孟子思想,把钱捐给了洛阳香山寺。可见其是真爱名声,视钱财如草芥。

第二个墓志铭就是这白居易的了,谁写的呢?李商隐,白居易生前偶像啊。也算是圆了白居易的追星梦。但是我读了几遍这篇墓志铭,多写生平,干巴巴也没什么赞美之词,而且还有揭老底的话,“公之先世,用谈说闻”,大概就是说,你白居易说自己是秦将白起之后,没有真凭实据,属于传说闲谈而已。哈哈估计白家不比元家,给钱给的少吧。确实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墓志铭则多有溢美之词。而且结尾写的上升到了人生哲学“呜呼微之!年过知命,不谓之夭。位兼将相,不谓之少。然未康吾民,未尽吾道。在公之心,则为不了。嗟哉惜哉,道广而俗隘,时矣夫!心长而运短,命矣夫!呜呼微之,已矣夫!”大概就是说,活过五十岁了,不算夭折,寿命还可以。官位做到横跨将相,也算是人臣至极了。然而没有让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没有让我们的理想实现,在你心里是没有完成的心愿吧?可惜啊可惜,“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时势太艰难啊。理想心气很宏大,可是命运太短暂。可见还是白居易和元稹关系密切,是知心朋友,不枉二人同年同榜进士一场。

给杭州修了西湖,当时是为了灌溉用啊,可不是今天的国家旅游AAAAA景区。给苏州修了一段水路,现在好像还有,叫山塘河,挖出来的土筑成的路叫山塘街,今天依然是苏州古城旅游名片,从阊门通往虎丘,有“七里山塘到虎丘”之说,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晚年又修了龙门一带的险滩。看来他确实是比较务实,心疼老百姓的官员。可算有政绩的楷模式文官典范。

相关文章

  • 白居易

    白居易小时候聪慧过人,而且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嘴上都生出了疮,胳膊也磨出了茧子,年纪轻轻头发都白了。 ...

  • 白居易

    今天复习了所有背会的白乐天的诗。还是最喜欢《观刈麦》和《太行路》。 《观刈麦》最喜欢“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

  • 白居易

    《“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 ——感于北京2017年底二三事后记 2017年11月并增加2018年1月感怀 今天读...

  • 白居易

    白 居 易 (五绝五十六首,新韵) (作者 白定稳) (一) 白氏英贤众, 文公位列前。 美名传百代...

  • 白居易

    白居易可谓是人如其名,“乐天”或许就是乐天知命的意思。他的一生也无愧于这个名字,他的诗,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文...

  • 白居易

    都讲一个情字,袁枚就比白居易显得油滑。作为一个易被轻视的绝世高手,白堪称情圣,虽然这个词很俗。

  •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

  • 白居易

    白居易,一个才华和美貌并存的才子。元稹,也是一个才华和美貌并存的才子。古代少年郎和我们现代一样,大家都是要考取功名...

  • 白居易

    印象白居易 结合《卖炭翁》及相关材料,探究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材料一】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 白居易

    白诗寄赠旧友,追念往事,琴诗伴酒,雪月赏花。似道寻常,而有意味。然不为人所赏,仅见于清沈德潜所辑《唐诗别裁集》下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居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cd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