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不少英语课程的文案,打的旗号都是不需要像传统英语学习那样辛苦地被单词、背语法,只要掌握一些经典句型和词汇,就可以在短时间里达到能跟老外谈笑风生的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理念是对的:因为跟老外交流确实不需要用到什么高深的词汇和句型,不是每一个老外都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也会有不认识的单词。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不能用英语达到「谈笑甚欢」的程度,更多还是要看一个人的性格。
以我多年在澳洲生活的经验,如果你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海聊的人,碰上一个普通老外(此处排除那些特别会引导聊天的老外),即使英文储备再高,也很难聊上半个小时。
有时候为了能让谈话进行下去,甚至得学会尬聊 -- 当然,此处的尬聊不是什么贬义词,而是指那些你平常觉得「这有什么好聊的」家长里短话题,比如:
哪里人啊?
小孩上的学校怎么样啊?
裙子挺漂亮的在哪买的呀?
所以我一直觉得,要是那些居委会阿姨们学会了一些基础词汇,跟老外聊起来一定比我们这些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人还要high...
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源自对两位同事的观察。
同事A是马来西亚华人,英语就是母语,接受的也都是英文教育。有这样的基础,跟那些只会说英语的老外交流,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但事实是,同事A如果只是交流工作上的事情,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一旦涉及到「自由聊天」,他的状态就一下子不自在起来,经常说自己「没法跟那些老外聊天」。
反观同事B,来自上海,用英语聊天时,语速会自动放慢,用的也都是一些普通词汇。如果单论发音、词汇、句型、语速,同事A的水平是远远高过同事B的,但是同事B却是那个真正做到了跟老外「谈笑风生」的人:
跟超市柜台的收银员、Uber司机、电梯里碰到的陌生人,都能聊起来。经常去的一家咖啡厅,连老板都被她聊成了好朋友。
至于聊天的话题,嗯,我曾经有一次听见她跟咖啡厅的老板聊「用什么App管理各种会员卡」......
所以啊,在学习方向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学了很多年英语,还是没办法自如地跟老外聊天,也没什么好自卑的,这并不代表你之前的英语都白学了。
相反,如果你确实想要做到跟老外谈笑风生,不妨试试那些你曾经觉得「这有什么好聊」的话题。
相关文章:
接纳自己的内向性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