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浮梁载得半叶秋一一义乌江上的浮桥(4)

浮梁载得半叶秋一一义乌江上的浮桥(4)

作者: 朱庆平 | 来源:发表于2017-02-15 13:42 被阅读0次

    如今的中江桥

                        广益浮桥(中江大桥)

         据万历《义乌县志》记载:“广益桥,在邑南三里地,名下埠。涉者屡溺。万历七年,邑民龚来时捐金呈县,倡造浮桥以济,建庵召僧住守。时知县范俊捐俸助完,后遭洪水冲损。知县俞士章复命来时,累石为三拱,浮舟,加葺如故,后舟损乃改高桥,以铁索揽木版而济。”

         广益桥就是现中江大桥的前身,桥址约在现址下游115米处。此处是个交通要道,通过这里,往东可以到达东阳、天台等县,往南可到义乌南部各乡。是附近龚大塘、青岩刘等地村民进城的必经通道。这里还是一重要的渡口,同时还是码头所在地,码头名叫盐埠头。因着这些有利因素,使这里成为非常热闹的地方。

           义乌江水,暴涨暴跌,每次大雨过后,江水必然上涨,来来往往的人很不方便。经常有小船翻船的事故发生。有一次,乡绅龚来时在岸上亲眼看到一只渡船在江心倾覆,淹死了30多人。看到这悲惨的情景,龚来时忍不住伤心落泪,于是倾其家产捐献造桥。他还动员百姓,发动大家募捐。他的真心诚意感动了大家,终于募捐到银、谷、货、木等折合时价达60余金。明万历七年(1579),建成了有16艘浮船及13节木桥板组成的浮桥。又另外造了两只小船,预备暴涨时,快速撒去浮桥。同时,在南岸预备专职人员数人,管理浮桥。中江浮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样顺顺当当地过了3年,很不幸,该浮桥被水冲毁。

        这里,有必要说说龚来时这位“大善人”:

        按现在的说法,龚来时是个“大慈善家”,是建造浮桥的英雄。以前,因为国家财力有限,修桥铺路这些事都是民间在做,政府只是给一点补贴。而民间,又是有钱的人或是有爱心的人在做这些善事。还有的人,因为要“赎罪”,也会做一些修桥铺路的事。

           因为桥被冲了,于是,万历十一年,知县俞士章又下令龚来时再造浮桥。龚来时不负这位县长的嘱咐,动破了脑子,想把浮桥造的更牢固一点。当年农业歉收,财政收入很差,县令还是安排出了50金。龚来时二话没说,顺应民心,再次造浮桥。他来回巡视,观察水势,查勘地形。16艘浮船连在一起,水对中间部分的冲力最大,能不能结合石桥桥墩的特点,在水中间造个石墩,再连上浮桥呢?他把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觉得很好,可以一试。于是在江心水流湍急的地方,垒起三座石墩,作为固定船只的地方,浮桥铁索置于墩上,中间用船架起,成4墩浮桥,延长了浮桥的使用寿命。在修石墩时,龚来时没日没夜地站在水中,亲临一线指挥。有好心人劝他说:“你这样没日没夜的浸泡在水中,难道就不怕腰溃烂吗?”“没关系,能坚持。”龚来时依仗自己年轻、体魄好、精力充足,坚持继续大干快干,不怕酷暑高湿。后来,在水中站久了,小腿果然浮肿起来。但是他毫不松懈,仍然一直坚持在工地,到工程竣工的时候,他的两条腿已经烂得非常厉害了,连抬也抬不起来了。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邑民,俞侯表彰了这个修建浮桥的英雄。

           过了9年,浮桥再次被冲毁,于是,又改回渡船。不知哪一年,还曾经造过木凳架跳板桥。

           解放后,桥梁建设进入新阶段。1966年建了简易马橙式木桥。1980年江湾浮桥改建水泥桥,浮船失去了作用,于是迁移到盐埠头,两岸再次浮桥相接。1982年义乌县府拨款5万元,当地单位群众捐助3.08万元,12月1日动工兴建水泥桥。1984年 5月1日,全长150米,桥面宽5米,墩高5.5米,9孔的钢筋砼空心两铰平板拱桥建成。2005年4月,在原桥上游15米处开工建设新桥,设计荷载:汽车B级。宽17.5米,长190米。北接下车门路口、江滨路,南连龚大塘村至江东南路,两头连接道路全长227.643米。采用连续箱梁、V型桥墩设计,总投资1080万元。2006年8月底,拆除老桥。同年10月3日新桥竣工,10月22日正式通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梁载得半叶秋一一义乌江上的浮桥(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rq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