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仲淹

作者: 散书斋 | 来源:发表于2021-10-26 16:50 被阅读0次

    恕我孤陋寡闻,中国封建社会,死后溢为“文正”的有两位,一位是北宋范仲淹,一位是晚清的曾国藩。这两位都是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书法家。今天说说范仲淹。

    知道范仲淹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岳阳楼记》,要不说人在6-16岁时背过的知识一辈子都忘不了呢,多少年过去了他的心声或者说是政声牢记于心,以后由于工作性质、岗位需要,也曾致力于推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作为国人乃至“吃纳税人粮”(而不是“吃皇粮”)的,信念中理应葆有的不变基因。

    范仲淹22岁得知自己原来不姓朱(父早逝,母带2岁的他改嫁)姓范,乃唐朝宰相范履冰之后,愈加发奋苦读,家贫住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创造了“划粥断齑”历史典故,25岁中进士,九品起任职。在地方曾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51歲的他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写《岳阳楼记》)、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64歲的他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累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历代帝王庙

    他是文学家,在散文、诗词上均有建树,属政论文。以经世济时思想为文为诗词,传承孟子“浩然正气”,抒发政治抱负,歌颂大好山河,为教倡导“劝学育才”,開義田,设义学。《灵乌赋》提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体现其为人為官直言一面。还有前面提到的《岳阳楼记》,体现了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忧国忧民”思想,他们的忧愁不是个人的忧愁,是为国为民的忧愁,千百年来化不开,他不仅革新了宋初柔蘼文风,还影响后代,毛泽东评价其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范仲淹词介于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间,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

    他还是书法家,黄庭坚山谷题跋》中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又云:“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朱长文续书断》谓仲淹晚年学王羲之乐毅论》,亦一代之墨宝也。明唐锦《龙江梦余录》评范仲淹书极端劲秀丽,无毫鋩纵逸之态。”清高士奇也称范仲淹书法“挺劲秀特,肖其为人”。

    用四尺宣纸写5张《岳陽樓記》,前两张是昨天写,后三张是今天写。楷书。字七八厘米大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公仲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ue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