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纳兰容若《虞美人》
容若君去世至今已有300余年了,然而他的纳兰词而今却仍被许多人默默传诵着,在那伤感的诗词中缅怀着这位孤独的惆怅了一生的词人。相信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已经让许多人慨然喟叹了一生,一个若字仿佛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容若,谁又能从容的面对这个若字呢?它代表的是无法实现的幻梦,是美好的期许,无终的结局。
纳兰容若,名性德,字容若,满族人,隶属正黄旗,康熙朝权相纳兰明珠之子,康熙御前侍卫,然而这些头衔对他来说不过浮名,我相信一个“满清第一词人”便足以告慰他的一生。生于温柔富贵之家,钟鸣鼎食之族,父亲是权倾朝野的宰相,自己是当朝皇帝的侍卫,然而为什么这样一个集富贵权势于一身的翩翩公子却在31岁时抑郁而终?他的词处处哀婉凄然,就像他的挚友顾贞观所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他自己也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甚至有人说他是千古第一伤心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同为御前侍卫的他也这样说过“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为什么纳兰的一生会如此凄婉哀伤?我想用我的观点解读一下纳兰。
纳兰的生平事迹我就不在此多说,毕竟这不是人物传记,我只想对纳兰的情怀和他的词浅说几句。当然说到情怀就不得不说起他的三段感情,他的一生多情多病,这或许也是他词的凄婉原因之一。
首先是纳兰的初恋,这在史书上说法不一,又多清人笔记,虚虚实实已不能分辨,其中被大多数人流传的是容若与表妹的恋情,纳兰少时与表妹相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过时日不长,表妹即被选入宫中,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段恋情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可想纳兰心里的苦闷,何恨不能言。这或许奠定了纳兰词哀伤凄怨的基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词的副题是拟古决绝词,可见这是纳兰与初恋决绝时写的,决绝是一种最伤心的离别“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纳兰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看似平常自然,但细细想来却是人生最无奈的事情,也可见他当时的伤心。“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些是写给表妹的词,想来表妹入宫后纳兰也正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自然在宫中或有相逢时,但却只能相思相望不相亲,相见何如不见时。此后纳兰也有几首对表妹追忆的词,甚至在婚后都不能忘怀。
纳兰纳兰的第二段感情是对他影响最深的,康熙十三年,纳兰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那时卢氏18岁,两人感情甚笃,但纳兰还是有时想起自己的初恋,站在一个地方静静的发呆,这些卢氏都看在眼里,她在为纳兰整理词的时候看到那些哀伤凄婉的词句,也会感到伤心,知道丈夫心里还在想着另一个女人,但她不会告诉他,她想用自己的温柔来感化悲伤的纳兰,这燕尔新婚让纳兰渐渐平复了对表妹思念的疼痛,才子佳人,或许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真的很庆幸,在他短暂的如流星一样的生命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女人,让他度过了相亲相爱的三年。是的,只有三年,自古红颜多薄命,三年后卢氏因难产去世,卢氏的死对纳兰打击很大,可以说这成了他生命的转折点,他对自己在妻子生前的薄幸很是悔恨,纳兰后半生写了无数的悼亡词,情感真切,令人断肠,或许这正是他千古第一伤心人的凭证。有词为凭: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些词真是凄绝哀婉,寸断肝肠,或许深情是一种病,刚开始时柔肠百转,然后是泪滴空阶,再次是斯人憔悴,最后是肝肠寸断,若病入膏肓便已无人可医。纳兰后半生几乎沉浸在对卢氏的思念中,黯然销魂,衣带渐宽,这成了他一生的牵绊,多年后一位与他同样多情的现代诗人这样评价他“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烟火盛开,可以催满山的荼蘼谢尽。”这位诗人也只比纳兰多活了三年,他就是徐志摩。
纳兰的第三段恋情是他与江南才女沈婉的交好,那是在卢氏去世后,他的好友顾贞观不想看他整日沉溺在对卢氏的思念的悲痛中,便引见他认识了沈婉 ,沈婉性格独立,有自己的思想,诗写得也好,纳兰被她的才情所吸引,两人互有唱和,“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可奈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下校书人 。”纳兰把沈婉接到北京后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毕竟他们二人的地位悬殊,无论纳兰怎样执着于爱情,他的父亲以及整个朝廷也不会容忍他娶一个这样的女子,甚至连做妾都不能,纳兰毕竟无法说服父亲和整个贵族,后来沈婉不得已离开了纳兰,这一段感情也就这样结束了,纳兰终于还是空落落的一个人,多愁多病的身体日渐消瘦下去。
综上所述纳兰的感情生活都不得善终,从而反映到他的词作上也多是伤情凄凄之作。这些词哀婉悲伤让人不忍卒读,但为什么却一直传诵至今呢,如果用一个字来说的话就是“真”,真性情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词作。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伤心惆怅写了下来,每一首都是满含眼泪的,是思念,是悔恨,是心疼,是那欲断难断的牵绊,多情多感自然会有损于身心,所以纳兰自己也说多情自古原多病,他还给自己刻了一个章“自伤情多”,他的词连老奸巨猾的父亲明珠读了之后也老泪纵横的感慨“这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是这么伤心呢?” 是的,纳兰的伤心他不会懂,作为一个父亲他不能明白纳兰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对人生的失意与悔恨,对仕途的厌烦与不屑。所以纳兰的身边聚集了一群落魄于江湖的书生友人,一位相国的翩翩公子身边竟是这些落落书生,这是那些达官贵人甚至他的父亲都不能理解的。
纳兰有一位很好的朋友顾贞观,他比纳兰大22岁,但他们二人一见倾心,纳兰的成名作《金缕曲·赠梁汾》就是为他而作:“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这首词是他给顾贞观一幅自画像《侧帽投壶图》的题词,后来他把自己的词归结成册,便题为《侧帽集》,可见顾贞观对他的影响之大,像这样一位性情中人对朋友可谓是倾其所有,他说“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他对自己的身世是冷笑置之的态度,而且对顾贞观说“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后来他为了拯救顾贞观的朋友吴兆弿,说以十年为期,经过多方努力才让吴兆骞从宁古塔回来,那时离他离家流放到宁古塔已经过了23年,绝塞生还吴季子,一时传为佳话。
他的一生是在爱情的苦痛和友情的温暖中度过的,性情中人的纳兰,内心敏感多情,容易伤心,我们都知道情多不寿,终于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也就是纳兰的妻子卢氏八年前去世的日子,纳兰容若七日不汗而逝,终年31岁,终于结束了他凄苦悲凉而又幸福的一生,只留下了几卷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词集《侧帽集》和《饮水词》被家家争唱,却冷暖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