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艺术之家
谁说音乐是“副科”?连马云都要开艺术学校了。

谁说音乐是“副科”?连马云都要开艺术学校了。

作者: 越过na山丘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09:32 被阅读10次

作者:翟晓冉

谁说音乐是“副科”?连马云都要开艺术学校了。

对于大对数的学校和家长来说,音乐课已然是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是耽误时间的副科。讽刺的是课下给孩子报音乐特长班的倒是越来越多,当然,这并不能说明艺术熏陶就提高了多少。

因为,错误的认知必然会导致盲目和狭隘。

音乐向来就不是孤立的“边缘副科”,而是无处不在的主角和指引者。

音乐是一门综合学科。

它本身分类繁多。声乐、器乐、史论、律学、舞蹈等等,而每一类中 又几乎包含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因此,在中学的教育中,不要说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我们现在所谓的“主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几乎每一学科都能在音乐中找到联系。

各门学科的划分,是人类为了更好地认知世界。其实,在人类文明产生的初期,音乐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本能。

比如,远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很多现象不明白,以为是神灵的活动,为了和神灵沟通,他们用肢体动作和特殊的音响作为和神灵沟通的桥梁,这就是音乐和舞蹈的雏形。

因此各学科与音乐不是格格不入的,相反是可以促进的。就音乐和中学各门学科的联系,我想谈以下几点:

1,音乐与数学的联系

在西方,音乐是被划分为“理科”的。

因为其中的好多乐律理论都离不开数的演算和推理。比如:在音乐中,有一种用弦长来定音高的方法“三分损益法”。记载在《管子》一书的《地员篇补注》中。

大意为:取一段弦一分为三(此为基弦)。用此弦开四次方,不断加减基弦的三分之长度,一次得出宫商角徵羽的高度弦长。

从古筝上就可以明了这种弦长定音高的律制方法。

这其中用到了开次方的数学原理,为以后的常用的十二律打下基础,在音乐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谁说音乐是“副科”?连马云都要开艺术学校了。

2,音乐与语文的联系

或者可以延伸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艺术学家彭吉象说“艺术史能够准确和有力的体现出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都是深嵌在那一个民族文化或时代文化的框架之中。

这二者的关系可以说是不可或分的。一首好歌,离不开好的词,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也契合了音乐的韵律,变得具有歌唱性。

如: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古代曾把“不和乐者”称为诗,“和乐者”称为歌。且在古代,音乐通常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此处的歌即诗歌)。

再如屈原的《离骚》《楚辞》,这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实际上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它们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具有非凡的音乐意义。它们说明当时的歌唱已经非常普遍和盛行。

并且,《诗经》中的“风”《诗经》本身就是统治者为通过“采风”以观民声的产物。这些作品不仅包含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音乐文化,也浓缩了当时整个的社会生活,它们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是并存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乐府”。“乐府”其实最早是一个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设置于秦代,盛于汉代。

它在当时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填写歌词、改编曲调、编配乐器并且演唱和演奏音乐,同时也编写军乐、训练军队、表演各种节目。

作为政府机构,还有其政治意义,那就是“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只是到汗哀帝对其进行了裁减后,乐府的含义扩大为三种:

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

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

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

而我们现在语文课本中所接触的“乐府诗”应该属于第二种。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生所作数以百计的诗篇,绝大部分都属于可歌唱的乐府诗。他的诗,为后人研究唐朝的音乐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记载。

再如宋朝词人柳永,话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很多词也是为了歌而写的。

由此可见,文学丰富了音乐,而音乐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流传,音乐只是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是不能分割开的。

谁说音乐是“副科”?连马云都要开艺术学校了。

3,音乐与历史、政治的联系

任何一部音乐的作品和举措都有其存在的历史环境,也都能体现出当时的政治背景。

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办学。他按照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来设课,乐的地位仅次于礼排在第二。且由孔子本人亲自教授音乐,可见乐的重要性。

这都源于当时的政治制度 “礼乐制”。

礼和乐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两大工具。为什么“乐”会成为统治国家的工具呢?

是因为统治阶级认为:乐的特点是“和同”,即通过音乐使不同的人在情感上相融。礼的特点是“辨异”,即通过各种不同的具体的文饰规定,把上下、贵贱、亲疏等界限区别开来。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相敬则不争,相亲则不怨,不争不怨,天下安宁。这就是礼乐结合的目的。

因此,礼乐制时期的乐,是没有美感可言的,它只是礼的附庸,他们都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已。

通过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单调音乐,我们可以礼乐制把上层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依等级地位来规定所使用的礼乐规格。

如:王的乐舞列队有八行,成为“八佾”(佾指行列),每行8人,共64人;诸侯则只可用六佾,横竖6人,共36人。以下逐级递减。

至于庶人是没有享受礼乐的权利的,即所谓“礼不下庶人”。这种等级规格是很严格的,绝对不能“越级”的。

孔子在《论语》中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说的就是诸侯绝对不能享受“八佾”之舞的。这种礼乐制度渗透到社会的各种场合。虽说音乐毫无美感,但在客观上却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和进步。

4,音乐与物理化学的联系

音乐中,乐器的制作离不开物理与化学。

小提琴制作时,弦长品位的固定,材质共鸣决定了乐器音色的优劣与否。制作小提琴的木料在砍伐后需要自然干燥几年到几十年不等。

木料的自然干燥期越长,音色越好,价格也自然越贵。好的木料,即使若干年后有严重变形,也不会影响琴的发声,甚至会使琴有更特殊的音色。除了材质,油漆一向被认为是意大利制作小提琴的秘密,这种油漆的化学配方已经失传。

油漆光泽,会对提琴的音质有很大影响。一把好的提琴,油漆工作非常繁复,经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涂刷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油漆。每一层油漆都必须刷得非常薄、非常均匀。

一把小提琴,涂几十遍漆时的音色和涂上百遍时的音色大不相同。现在的制作家们使用各种办法去配制小提琴的油漆,使用天然的颜料和染料,比如龙血、藤黄、姜黄、紫檀,但几乎没有人真正达到了古典意大利提琴的油漆的水平。

再如我国的民族古乐器编钟,他们的制作利用了非常复杂的化学原理。

同一枚钟,敲击钟身的正面与侧面,可以发出两个互为三度的不同的音高(如1和3,4和6)。而这种制作原理就是在青铜制作时,加入硒,而硒的比例控制得非常严格,必须在12%-14%,一般在13%左右。否则难保铜钟的音高的准确和音色的完美。这种铸造技艺,现代人也未必能赶得上祖先。

谁说音乐是“副科”?连马云都要开艺术学校了。

5,音乐与地理的联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出不同的人文特征。

就音乐而言,我国南方多水,人们的歌声委婉多情;北方多风沙,歌声苍劲粗犷;山区的歌声多高亢嘹亮;草原的歌声多绵远悠长等等。

音乐是人们的“心声”,而地域环境正是“心声”滋长的沃土。一种音乐的面貌特征,往往成为当地风俗和地理的标志。

谁说音乐是“副科”?连马云都要开艺术学校了。

6,音乐与生物的联系

1981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著名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R.W.Sperry)等人建立了左右脑半球功能分工的新概念。

其研究表明:人的左脑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思维的中心,具有连续性、有序性、逻辑分析等功能。

右脑主管知觉辨认、空间定向、形象记忆、想象、模仿等感性思维,在音乐、图形、空间结构、协调全身以及直觉方面占优势。

据美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肖教授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对78名3—4岁的幼儿进行了实验。

他们将这些孩子分成三组:

A组学习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曲。

B组学习计算机。

C组不接受特殊训练。

然后用拼图游戏来测试和对比这些孩子的智力。

开始时,三组孩子的智力相差无几。但9个月后,A组的孩子得分平均提高25%。而B、C两组孩子几乎没有提高。

研究人员解释说:幼儿期是大脑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开始形成的阶段。如果此时接受音乐训练,会使大脑形成融会贯通的模式,并永久保持。

所以说,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等乐器,可使他们日后学科学和数学所需的推理能力大大加强。也就是说右脑接收了音乐的刺激形成固定模式,又反过来促进左脑理性思维的发展。

总结

由此看来,音乐对“育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指出:“大量研究表明,在充分的艺术教育与学生其他学科成绩及标准化测验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

艺术的益处,一在学生,二在社会。

它有益于学生,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培养完整的人。

在发展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和过程中,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这种过程不仅需要灵活的大脑,而且要求思维的训练有素。

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学生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

合唱队和鼓号队的人都有很强的纪律观念和合作意识。从学过舞蹈的人的言谈举止中都可以看出其气质和修养。

古往今来,在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大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且他本人声称他经常在琴声中获取灵感。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接受国家最高褒奖时说到:包含着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的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避免了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

从导弹之父的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艺术能启迪心智,能拓宽视野,能完善人格。它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边缘,而是无处不在的主角。

音乐不仅仅能用来宣泄情绪,她更能深度地陶冶情操,她不遥远,只需要用心就够了。

没有艺术滋养的灵魂,是干枯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说音乐是“副科”?连马云都要开艺术学校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zj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