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些年来,疏离了酒,性情也渐渐变得平和,对于唱歌,似乎也就少了一些激情。偶尔的KTV里面,也习惯静静地听着别人唱的歌谣。
不过,在移动互联时代,群闹的时代似乎总会过去,自嗨总是能够让人找到属于自我的存在。现在唱歌已经不需要进歌房,也无须上舞台,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向我介绍了一款K歌软件,也拥有了很多时候自嗨的一片小天地了。
互联时代,总是会让我们透明,独自练唱的时光里,逐渐收获了一些粉丝,也或是自我的满足与得意,莫名中的一种鼓励,有了暗暗的小确幸,于是曾经的学生,朋友知道了,献花,评论,说道,听到了沧桑的味道。
2
与年少时唱歌飙技,学表情不同,到了中年,似乎更愿意去体悟那些岁月的味道。一首《后来》让我再次走近了李晓东。
人生遇到两个李晓东,一个是二话不说,能够键盘神交十年,一个是读懂内心的歌手。知道歌手李晓东,其实是一款歌唱类的综艺节日,重新的编曲,重新的演绎,将刘若英的版本之细腻,改编得撕声裂肺,让人泪倾。相比原版的女性情怀,李晓东用男性特有的粗犷诠释了男人眼中的《后来》,有评论就说,刘若英唱出了感情,他唱出了人生。
初始,对于这档炫技的综艺节目,将呐喊作为杀手锏,《后来》唱成这样,似乎也就让人见怪不怪了。这也到了后来,把蔫不垃圾的毛不易的《消愁》唱得热血沸腾,还请了花腔女高音王莉现场助阵,也似乎只是噱头而已。
3
直到有一期节目,李晓东坐客歌手电台,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忽然记得,这就是二十年前,我知道的李晓东。
二十多年前,校园民谣盛行的时代,老狼《同桌的你》唱滥大街、叶蓓的《白衣飘飘的年代》、高晓松《模范情书》成为校园里最流行的旋律,一把吉它虽然只会拔单弦,但也能透着上台的青春、伤感的韵味。而当时却独独喜欢一首《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是谁第一个
打破了沉默
是谁第一声
唱出老歌
是谁又提起
从前的约定
那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年少的作文
虽然不能成真
你我都愿意
再笑着重温
我们所说的爱
我们想的未来
可能是今天再相聚的缘
我们年少时不经意许下的愿
再提起时依然是多温暖
也曾约定彼此间常见面
相见时已多年
长的心情短的命
长长短短谁也说不清
遥遥的梦想远远的人
遥遥远远我们的笑脸"
淡淡的旋律,学唱也很简单,跟着单放机,学了两遍,也就会了,感觉到每一句都是在写自己,都是写让人伤感的青春。九十年代忧伤的校园民谣,总是有种淡淡的忧愁,虽然并不知道为何而来。
回忆起二十年后,再次唱起《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忽然发现,这就是李晓东的歌唱作品。二十年间,李晓东经历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作为八十年代前期的歌星,他当时如日中天,由于没有续约,自我放逐去酒吧驻唱,后来下海经商,再到他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成为幕后工作者,帮助其他歌手学习如何唱歌。这些年间,他还改名"李丰溢",2018年又改回"李晓东"。
当我们不知道,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之时,在一次访谈中,我们终于得知,这是因此到了47岁,上天赐给了他一个儿子,责任,还有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年龄使然,让他放弃了年少轻狂,决定从幕后走到台前,想要把自己颓废到奋斗的故事唱出来,留给他的小孩,重拾自己,有所奋斗,对自己有所交代。
4
一首《后来》,一首《消愁》,打动了很多人,尤其是容易打动那些经历过生活经历过人生的人,李晓东的歌声里有味道,有沧桑,也有故事,也许经过岁月的沉淀才能如此体味。
"有些人,有些人,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支撑我的身体,厚重了肩膀,虽然从不相信所谓山高水长,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这唱的何止不是自己,不是自己的人生?
再次唱起《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我才真正地懂得了李晓东二十年后的唱出一种岁月无情,只能拼命歌颂的稀缺情感。
二十年前,课堂上的小纸条,小树林里,我们曾经的美好与青涩,只能是"遥遥的梦想远远的人,遥遥远远我们的笑脸",而多年过去,理想已经油腻,作文依旧一片空白。
很多人说,别,理想,我戒了。逝去的昨日不可追,今天谁又能把握得住,哪来的底气谈未来,说理想?工作的忙碌,家庭的负担,还有对的时间,错的人的纠缠,做芸芸众生,想挣扎却始终无力,最终湮没在人生、时间的迷途中。
重唱了一把,有学生留言,里面有怀念的情感"也曾约定彼此间常见面,相见时已多年",不禁让人泪眼婆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