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培训中,听说了具身这个词,而且教授分享了具身德育的很多案例,这时,我对具身并不了解,萌生了想要探究的念头。但培训后,就将之抛在九宵云外了,最近在看《课例研究》中,又一次提到了具身,于是找了知网的几篇文章来好好学习。在中国的具身研究主要是在2015年以后,主要是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的叶浩生教授,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上主要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王美倩和郑旭东教授。
先从具身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吧,因为对于具身的研究,其内部有弱具身和强具身的争论,因此,始终没有一个对于具身的确定而大家都认可的概念。
一、具身的涵义
具身的涵义是从非具身的否定中得出的,因此要知道非具身是怎样的。
非具身认为认知和心智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了计算主义,认为认知是一种计算过程;表征主义,认为我们的认知过程是外部信息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再形成语义符号的过程,认知是对符号的表征内容的加工创造;机能主义,认为认知是功能的组织实现。
非具身观点的特点是认知是脱离事物的,形成抽象的符号,而抽象符号的结合,形成了思维。符号与表征的内容的对应关系是或然的,只要掌握了这种对应关系,不单单是人,其他事物也可以形成认知。
非具身观点造成的结果是形成了多重可实现原则和可分离原则。认为心智是独立于身体的,两者是分离的,身体只是心智的载体,起容纳心智的作用。
由对非具身的否定,而得出具身的涵义。
具身主义者认为,认知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活动,认知、行动和知觉是联合体,是不可分离的。
具身分为弱具身和强具身。
弱具身认为心智是具身的,身体也在计算,身体是信息流,身体在利用环境。他的特点是认为计算和表征符号里有身体的作用,感觉运动也有表征(如前进和后退),高级认知了有感觉和运动的作用。由此形成了认知的宏大机制假设,认为认知机制是身体加环境的结果,将我们原来的人体认识扩展开了。
而强具身则认为认知、心智是身体与环境互动的产物,身体是心智实现的唯一途径。提出了特殊贡献假设,认为有什么样的特殊神经生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特定心智。
具身理论的总特征是认知是植根于环境的,认知是身体实时压力下与环境的互动,我们应该利用环境来减轻认知负担,环境 是认知系统的组成部分,认知为了行动,离线认知以身体为基础。
二、对于具身理论的辨析。
1.具身是身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身体是学习发生的部位,要认识到身体智慧,向身体聆听,同时身体对思维、记忆和学习有一定的作用。
2.具身是身体经验的一种表现。要关注人的独特体验,具身具有主体性,由主体与世界互动,形成了个体的独特体认。
3具身是一种认知方式。是建构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是形成抽象思维的本源,是隐喻的基础,是人类从形象具体的源域走向抽象的靶域的基础。它包含了多种意象图式,如空间图式、容器图式、运动图式、平衡图式、力量图式、多样性图式、一致性图式和存在图式,这些图式都是由具身经验形成的认知结构。
4具身是一种与环境的融合。心智是具身的,是植根于环境的,是一种在世存在。外部世界是信息的储存地,我们的认知是横跨内部世界和外部环境的操作,外部认知采纳了动作方式,内部认知赋予身体以行动能力。
三、具身的性质特征
1.身体参与认知。身体介入了认知的过程,触觉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动作影响着回忆。
2.知觉为了行动。我们的知觉依赖于身体活动,身体功能的可示性形成知觉,知觉促进我们有效行为,因此知觉和行动、身体和心智、理性思维和运动能力都是一体的。
3.意义源于身体。身体感觉和运动系统是一体的,身体的运动图式产生认知的意义,形成思维,包括整体知觉、心理意象和运动图式。
4.不同身体造就不同思维方式,我们的身体形成了身体体验,不同的身体体验造成了认知差异,而认知差异又造成了思维方式的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