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显示,人每天有4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集合,一个人拥有的好习惯越多,越有机会接近成功。
然而,在改变习惯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禁感叹:为什么好习惯如此难养成?为什么坏习惯难以戒除?
比如很多人想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健身、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也想戒掉吸烟酗酒、通宵熬夜、沉迷电子游戏的坏习惯,然而执行的过程中多以失败告终,很难长期坚持。
今天带来的这本书《掌控习惯》就是一本与改变习惯有关的书。
书中揭示了习惯背后的底层逻辑,帮助你从习惯的源头入手,轻松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此书是你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随时可参考的行动指南。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知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他创办的习惯学院是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培养高管养成良好工作、生活习惯的摇篮。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变习惯的方法,去拥抱人生广阔而美好的未来。

创造环境,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一个人长期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形成怎样的习惯,进而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同样的,想要培养好习惯,就要主动创造适合养成好习惯的环境。
书中提到,一名医生想改善医院员工的饮食习惯,让他们少喝苏打水多喝矿泉水。
经过多次研究,这位医生既没有去劝说别人,也没有设置任何奖励机制,她只做了一件事:把只放苏打水的冰箱替换成一半放矿泉水,同时在餐厅的点餐台旁放了很多矿泉水。
三个月后,医院的矿泉水销量增长了25.8%,苏打水的销量下降了11.4%。之后,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调整医院食堂的食物供应,得到的效果同样如此。
生活中,人的很多行为习惯是由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决定的。比如在图书馆,人们会低声交谈。在喧闹的集市,人们会不自觉地提高嗓门。
要做正确的事,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做正确的事的环境。
大文学家雨果曾向出版社承诺要写完一本书,可是直到交稿日期临近,他却因为忙于社交活动而只字未写。无奈之下,出版社只好重新设定截止日期,要求他在半年之内交稿。
为了克服自己的拖延,雨果把他所有的社交礼服都束之高阁,只给自己留了一条大披肩,没有衣服穿的雨果只能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几个月后,享誉世界的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得以提前完稿出版。
无论是养成好习惯还是戒除坏习惯,比起抵抗诱惑,避开诱惑往往更为容易。
就像你想要学习,去自习室肯定比在宿舍更容易让你进入学习状态。
我觉得,改变习惯固然需要内在的驱动力,但更重要的,是为好习惯的养成提供适宜的环境。毕竟,能单纯靠意志力对抗外界诱惑的人少之又少,为成功构建符合条件的环境才是掌控习惯的最佳之选。
良好的环境,会让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发生,也会让坏习惯不动声色地消失。

制造契机,让好习惯更有吸引力。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答:“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
一个高赞回答是:创造一个能够自然而然地让你去做的契机,就能顺利养成习惯。
作者认为,把想要养成的习惯与原先喜欢做的事连接起来,形成连锁反应,会更容易促使你行动,这个方法也叫做喜好绑定。
书中举了一个案例,酷爱影视剧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罗南·伯恩需要锻炼身体。为了让自己养成运动的习惯,他把动感单车的程序关联进电视和电脑,只有当他以特定的速度踩动单车时,才能播放他爱看的影视剧作品。
伯恩把看影视剧和运动结合在一起,让想做的事和喜欢的事形成联动效应,养成新习惯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要知道,做你需要做的事,是为了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
哈佛心理学家刘轩在做电台主持时,需要听大量的新音乐,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后来,他想逼自己养成运动习惯时,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定:只有在运动时,才能听新的歌曲。
在我看来,一个习惯带动另一个习惯,形成习惯养成的良性循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就会形成自动自发的惯性,新习惯的养成也就事半功倍。
生活的改变不是一瞬间发生的,而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习惯联动起来的。
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午饭后站立十分钟、晚饭后和家人散步半小时……
当这些美好的行为水到渠成,无需抵御诱惑,也不会引起心理排斥时,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遵循两分钟法则,让好习惯简便易行
乔布斯说过:“好习惯是通往美好人生的阶梯。”
我深以为然,好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那么,培养好习惯的初始阶段该怎么做呢?
在作者看来,当人们下定决心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往往难以抑制内心激动的情绪,容易贪多求快,此时最好的做法就是遵循两分钟法则,即启动新习惯需要耗费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两分钟。
比如每天阅读变成读一页书,做30分钟运动变成换上运动服,跑5公里变成穿上跑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新习惯能够尽可能容易地开始,避免因为高目标而产生畏难情绪。
人们往往更愿意去做容易做的事情,越容易开始才能持续坚持,从而达成我们想要的结果。
畅销书作家斯蒂芬·盖斯就是两分钟法则的受益者。他从一个俯卧撑开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拥有了梦想中的健康体魄,读书量是过去的10倍,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还因此成为知名作家。
在培养新习惯时,把大目标分解为易于操作的小目标,从每天看一页书、做一个俯卧撑、写10个字开始。这些小目标简单到永远不会失败,哪怕在状态最糟糕的情形下都能轻松完成,长此以往,便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我认为,好的习惯是人生进步的加速器,无论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都要为你未来的人生制定两分钟战略。
虽然目标很小,但每一次的达成,都在为你的自信加码,长此以往产生的成就感会激励你不断前进,最终建立起生活的正向循环,让你的人生向着更辽阔的方向发展。

及时反馈,让好习惯令人愉悦。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感受:玩游戏和刷短视频时,很容易沉浸其中,还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但学习一门新语言、减肥却让人感到痛苦呢?
这是因为前者能让人立即得到感官上的满足与愉悦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及时反馈。而后者短期内看不见效果,反馈周期长,让人很难长久坚持。
在作者看来,只有当我们体验到做一件事所享受的快乐时,才会愿意重复去做这件事,从而养成习惯。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联合国卫生组织派遣专家团队,到一个名叫卡拉奇的地方去改善当地的卫生环境。经过调查,专家团发现当地人不喜欢洗手,因此多人被病原性疾病折磨。
专家团并没有苦口婆心地大肆宣传洗手的好处,而是给当地居民提供了一种泡沫丰富,香味浓郁的肥皂,把洗手变成了愉悦的享受。
几个月后,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腹泻率下降了52%,肺炎减少了48%。同时,专家团在六年后的回访中发现,超过95%的家庭都专门准备了洗手的地方,并一直坚持洗手这个好习惯。
当我们有了愉悦的感受,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好的心情有益于培养好的习惯。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宋飞,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养成习惯的方法。他准备了一整幅的大挂历,把它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墙上,用来记录和追踪自己每天写笑话的习惯。
完成当天的任务,就用红笔在日历上的那一天做一个醒目的标记,每一个记录都是一枚成就勋章,它们不仅意味着付出有了回报,还给内心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我觉得,很多好习惯难以持续,最大的阻碍在于我们不能立刻感受到它带来的细微变化。你可以用一支笔和一本日记本,让你的好习惯有迹可循,让好习惯不断被强化。
一日三餐的食物、读书的页码、健身的次数、早起的时间等,每一笔记录都是令你怦然心动的人生见证。

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说:“习惯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条绳索,我们每天编织一根绳子,最后它会粗大得无法扯断。”
习惯如同一柄双刃剑,好习惯让你登上人生高峰,坏习惯让你跌入无尽深渊。
以时间为证,将积极正向的习惯累积起来,你的人生必将迸发出无限可能,拥抱光辉灿烂的未来。
❤️你要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