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变,从心开始》
作者: (荷)罗伊•马丁纳
本书从身心灵各个角度探讨情绪:第一部分“行动中的能量”,主要介绍情绪平衡技巧背后的基本观念,探索人类天性的多重面性,以及身体为什么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连结点或交叉点;第二部分“实际的情绪平衡技巧”则将这些技巧的运用方式,运用到实际的情绪管理上,帮助大家达到身体与情绪的健康平衡状态。本书除了理论探讨外,更提供了大量案例供读者参考,使我们更容易了解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为自己创造内在的真正平静。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到情绪是一种“能量”,能量分为正与负。产生了负能量在身体里积蓄,又不能抒发或是得到释放,就会严重阻碍身体中各个器官的运转,人就会因为自身不良情绪不能得到排解,阻碍健康细胞成长,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结果就是生病。
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长期郁郁寡欢,悲伤忧郁而终。 书中也特指出一种负面情绪——责怪。有许多时候事情都已经过去,以为自己放下了。其实并非如此。当此事再被提起时,自己责怪别人的情绪,就又会迸发出来。对于这种情绪,大家通常的做法是压制,压制自己不要泄露这样的情绪。熟不知,越是这样强制的压制,反而负面情绪在心中膨胀的越难以控制。
对于这种的情绪,平衡的方法是——宽恕。宽恕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只是观点上的不同,其实没有对与错之分。要想自己快乐,就要把自己的心加宽。也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快不快乐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内心。 执着于过去总是难以释怀,不停地责怪别人,也会让你自己在负面的情绪中陷得越来越深,终不能自拔。宽恕别人也是在解救自己。没有人本应该对你好,谁都不欠谁的。对你好的人感激,辜负你的人原谅。无论别人对你怎样,也请你可以包容理解,真诚善待别人。
现实中难免有纷纷扰扰几分喧闹,但是不管外在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内心。与其拼尽全力改变外在,不如现在从你自己的内心开始改变。活好生活中的每一天,活向心底的清澈。不要忽略你自己身边,每天明媚的阳光;不要忽略你自己身边,真实的人来人往。
2.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作者: 马克·威廉姆斯 / 约翰·蒂斯代
这本书的题目就清晰地传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在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前,有必要弄清楚一些概念。
首先,什么是正念?
正念是指通过有意的注意和对事物不做评价的方式而产生的一种觉察能力。觉察什么呢?觉察意味着随时随地都对事物的状态保持关注,并且关注的是事物本身的状态,而不是我们希望它应该具有的状态。它具有三种特质。第一,正念是有意向性的,要更加清醒地去行动。第二,正念是经验性的,它直接指向当前的现实经验。第三,正念是非评价性的,只看到事物当前的真实状态,并且允许它们维持这样的状态。
其次,什么是正念认知疗法?
就是采用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正念和冥想的方法,察觉念头、情绪的产生,接受他们,不做评判,达到摆脱抑郁等负面情绪的目的的一种心理疗法。
3.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美] 斯科特·派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关键在于对待人生的态度,本书的宗旨在于传达一种理念:正视这个现实,积极扩展人生的界限、志于促成心灵的成长。
自律,是作者提出的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前提。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个很严肃论题,不免让性情较为随性的人肃然起身,皱眉保持观望距离。其实当我越往后读的时候越觉得作者说的很有根据,而他所谓的自律并非我们理解的自律,而是指当我们面对困扰时该抱着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和行动。
自律包括那些技巧,或者说是基本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所以我以后应该尽量少劝那些在出现问题后深陷自我反省之烦恼的人“不要再想了,看开点,放松点”,而应该鼓励他们的反省,告诉他们有技巧的,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反省。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作者对爱的定义再次让人肃然起身表示无语。他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似乎有点不沾边,可当作者再次用无数实例作证时,这个定义也说的通了,而且能够给想去爱的人积极的鼓舞。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