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宗史108: 泥牛入海

禅宗史108: 泥牛入海

作者: 周脖通 | 来源:发表于2020-09-08 11:56 被阅读0次

第三十七节 泥牛入海

在马祖道一门下有机缘语录记载的禅师中,隐山和尚应该是个人档案最少的禅师了,因为今天的我们不但对其个人履历一无所知,甚至我们连他的法号都不知道。隐山和尚之称号,只是因为他隐居于隐山这个地方,所以大家便用隐山和尚来代称他而已。

隐山和尚在马祖道一那里获得毕业证书后,便来到了湖北湘潭县隐山居住。
隐山乃南岳衡山之余脉,可谓山清水秀,景色秀丽,风水绝佳,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周敦颐也曾在此写下了千古佳作《爱莲说》。
隐山和尚初居隐山时,曾经碰上一个四处游方的僧人。
隐山和尚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啊?”
僧人道:“我从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父那里来的。”
隐山和尚道:“老师父有什么教导你们的话语吗?”
僧人道:“说即千句万句,不说即一字也无。”
这个话看似高明,不过在明眼宗师眼里,还是不堪一辩。因为他们还停留在“无”的境界上。而这后面还有“无无”,还有“无无亦无。”
所以隐山和尚不以为然的道:“恁么即蝇子放卵。”
苍蝇每次排卵,数量会多达上百枚,不过,想必这些东西对于人们来讲没有可用之处吧,想必这些东西没人喜欢的吧。
这就如老师说了千言万句无用的东西一般,不但不起作用,没准还是障道之物呢。
这个僧人听了过后,感觉到自己有所领悟,于是马上礼拜致谢隐山和尚。不料,隐山和尚上前抓住他就打。
一个高明的禅师,不把你的心中打成空无一物,你又如何能真正的有所得呢?
看来,隐山和尚确实学到了马祖的迅猛机锋啊。

既然自己所居之地这个僧人可以寻到,那么就意味着别的游方之人同样可以寻到。
于是隐山和尚立即背起小包袱,进入到了深山更深处隐居清修。
不过,纵使如此,隐山和尚还是因为几片菜叶,引来了洞山良价和神山僧密两个不速之客。

洞山良价禅师在没有开山授徒时,曾经和师兄神山僧密禅师一起结伴外出游方参学。
这一天,两人从隐山山下经过,忽地看到身边的溪水中有几片菜叶从上面漂流而下。
洞山良价望了望茂密的森林道:“看这个深山老林的样子,应该是无人居住的,怎么会有菜叶顺着溪水飘下来呢?莫非上面有隐居清修之人?”
洞山良价和神山僧密本来就是出来游方参学的,所以两人一合计,便决定沿着溪水进入深山一探究竟。
于是两人背着包袱沿着小溪在草丛里穿行,走了大概五六里路,忽地看见一个身体清瘦但是容貌高古的老僧在一个草庵前端坐。
两人赶紧放下包袱上前去和这个老僧打招呼。自然,这个老僧就是常年隐居以此的隐山和尚。
隐山和尚看到自己隐居之地居然有人前来,于是问道:“此山无路,两位从何处来的?”
洞山良价有点功夫在身,而且为人直接,所以他见到每个僧人,历来都要勘辩一番,才能让他心悦诚服的礼拜的。
所以洞山良价毫不客气的道:“无路且置,和尚从何而入?”禅道面前无老少,并不是因为你岁数大点,就一定能让别人心悦诚服的。
看到洞山良价年轻气盛要来勘辩自己,隐山和尚回答道:“我不从云水来。”
洞山良价接着问道:“和尚住此山多少时了?”
隐山和尚道:“春秋不涉。”
洞山良价又问道:“和尚先住,此山先住?”
隐山和尚道:“不知。”
洞山良价道:“为什么不知?”
隐山和尚道:“我不从人天来。”
洞山良价再问道:“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
隐山和尚道:“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绝消息。”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隐山和尚的每句答语,都是非常典型的禅语。
特别是洞山良价问隐山和尚悟到了什么东西,便选择居山隐居。隐山和尚回答: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绝消息。
隐山和尚的这个话语含义颇深啊。不论是世俗之间各种各种的争斗,还是佛门间各种各样的勘辩,都如同两只泥牛相斗一般,到了大海中,何斗之有?何胜负得失之有?
泥牛入海,不论胜负得失,不论悲欢离合,不论你有何所得,最终都烟消云散归于虚无,归于大海的宽广与平静。
但是,这又不是常人眼中的虚无,因为有两个泥牛在相斗。可是纵有两个泥牛在相斗,看似有物、有事、有法,在大海中的两个泥牛,还能存在吗?还能相斗吗?
佛家所谓能所俱泯,归于无相,隐山和尚这句话,就非常生动且深刻的诠释了这一点啊。
而且,想必读者朋友们也看到了,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成语“泥牛入海”,就是来自于此。
洞山良价本就是个优秀的学生,而且悟性奇高,听到隐山和尚的话语后,不由得大为叹服,于是把自己勘辩之心收了起来,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正式的按照佛门后生拜见长辈的规矩,恭恭敬敬的给隐山和尚行礼。因为隐山和尚不止年纪远大于他,而且如果按照辈分的话,隐山和尚算得上是他的师爷了。
行完礼后,洞山良价恭敬的询问道:“如何是主中宾?”
隐山和尚道:“青山覆白云。”
洞山良价又问道:“如何是宾中主?”
隐山和尚道:“长年不出户。”
洞山良价接着问道:“宾主相去几何?”
隐山和尚道:“长江水上波。”
洞山良价继续问道:“宾主相见,有何言说?”
隐山和尚道:“清风拂白月。”
洞山良价的同门师兄临济义玄禅师有非常著名的四宾主句:宾中宾、宾中主、主中宾、主中主。不过按照时间推算,这个时候临济义玄还没有开山授徒,所以他的四宾主句不可能流传江湖,进而让同门的洞山良价耳熟能详并且随时思考。所以,关于主中宾、宾中主这类的宾主问话,这就是禅宗史上的最早记录了。
洞山良价和神山僧密受教后,就告辞而去。
隐山和尚因而作偈道: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随即,隐山和尚又作了一偈道:
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
随后,隐山和尚就把自己所居之草庵一把火烧了,然后背着行李,又往深山密林深处去了。
从此后,江湖上就再也没有隐山和尚的任何消息了。

隐山和尚的事迹传入江湖后,立即获得了参禅悟道之士的高度好评,并且禅客们也纷纷对此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北宋保宁仁勇禅师作偈评唱道:
泥牛入海无消息,天上人间何处觅。
谓言春去秋复来,步步乘骑得渠力。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大师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主也云藏顶相,宾也雪压眉棱相,去也门司有限,言说也玉振金声。我此四句,且道与隐山是同是别?丛林具眼者试请辨看。”

相关文章

  • 禅宗史108: 泥牛入海

    第三十七节 泥牛入海 在马祖道一门下有机缘语录记载的禅师中,隐山和尚应该是个人档案最少的禅师了,因为今天的我们不但...

  • 灵山只在汝心头

    读《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感觉禅宗的戏份不多,更多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有犹太教、佛教等宗教的发展史,当然禅宗...

  • 《中国禅宗史》读后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考正,对禅宗主要人物平生事迹、世系及年月的考正。 开始读本书,也有点晦涩难懂,原因是书里面提到...

  • 易中天中华史 卷14 禅宗兴起.epub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易中天中华史 卷14 禅宗兴起[www.rejoiceblog.com].epub

  • 2021-12-17

    泥牛入海泥牛入海 泥牛入海,成语,意思是泥塑的牛一入海中就化掉了。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ní niú rù hǎ...

  • 禅宗史89:伏牛自在

    第二十一节 伏牛自在 伏牛自在禅师,俗家姓李,公元74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市。自在禅师是个与佛有缘之人,出生时就有一...

  • 禅宗史116:蛤蜊观音

    第四十五节 蛤蜊观音 在马祖道一门下的兴善惟宽和章敬怀晖等人在京城里大弘洪州宗禅法的同时,神秀北宗也有一名传人在京...

  • 禅宗史132:翠微无学

    第九节 翠微无学 丹霞天然禅师是在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两位大师那里受过火辣钳锤之人,不但禅法高深,更以其烧佛之行为名...

  • 禅宗史135: 为人注脚

    当从谂禅师在石家庄市的赵县观音院说法时,临济义玄已经早于从谂禅师几年在石家庄市的正定县弘法了。两人都是马祖儿孙,又...

  • 禅宗史118:无业禅师

    无业禅师在襄州跟随幽律师学习《四分律疏》,不但只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就精通了《四分律疏》,并且还能作为老师给僧众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宗史108: 泥牛入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xf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