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周末回了一趟老家,顺便去看望岳母。岳母家位于丘陵地带,那里有很多果树。当我开车靠近村口时,发现路边的柿子树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
有两位老人在树下,大爷拿着长竹竿摘柿子,大娘则负责把摘下来的柿子整理好放进竹篓里。他们使用的长竹竿,是在较细的一端用刀从中间劈开一个约十几公分的口子,形成一个钳子的形状。用这个工具瞄准连接柿子的枝丫插进去,然后左右拧几下,柿子就被摘下来了。这个过程需要稳定的手法和专注的心态,否则柿子可能会掉下来,如果摔破皮就很难保存了。
看到这些令人欣喜的柿子,我想起了之前妻子做漤柿的事情。我们先把柿子洗干净,然后往铝盆里倒入适量的高度白酒,再拿着柿子在白酒里浸泡一下。之后我们把柿子放进塑料袋里(就是超市的购物塑料袋),然后密封好后放在阳台的角落里。
三四天后,我们把漤柿取出来试吃,心里还有点忐忑,担心没有做成功还是涩的。当我咬了一口后,立刻感受到了那清凉的脆甜味道在唇齿之间弥漫开来。于是,一家人开始享受漤柿的美味。
女儿兴奋地问妻子:“妈妈,你怎么学会做漤柿的?”
妻子边回忆边说:“小时候,在柿子成熟后,你外婆经常做漤柿给我们吃。”
一到秋天,你外公外婆带着我先把柿子摘下来运回家,开始在灶台上烧水。同时他们还用手指测试水温,等到水温达到要求后,就把柿子放进瓦瓮里倒满水然后密封,放到离灶台近的地方再用麦秸盖好,七天后就可以吃了。
在此期间,他们还会把颜色比较红的柿子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等到它们红透变软后吃起来更加甜。多余的柿子会被削掉皮挂在房檐下风干,再放进瓦瓮里发酵长出白毛,这样的柿饼也很好吃。还可以把摔破皮的柿子放进瓦瓮里发酵做成柿子醋。可以说柿子是个“百味果”,大人小孩都特别喜欢吃。
记得,有次特别想吃漤柿,趁家里没人“偷偷”溜进灶房,把手伸进瓦瓮里拿一个柿子咬一口,却发现味道是涩的。难受得又伸舌头又跳脚,赶紧在灶房里找白糖来缓解口中的涩味。女儿听到这个有趣的故事,被逗得咯咯地笑个不停。
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品尝美味的季节。它充满了回忆的美好和当下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