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宝的妈妈,我一直在陪孩子玩游戏、阅读等方面感觉良好,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突然一天发现大宝开始反抗刷牙,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经常和小弟弟起争执……我开始不知道如何去引导?更担心我不在他身边时,面对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他会怎么办?很庆幸遇到了帮我解决问题的这本书《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这是一本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他人相处技巧的书籍,荣获四项美国国家级大奖的经典之作,其中有美国“家长的选择”图书奖。声称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成就一生的大能力。而对于我,这本书是我走进樊登读书会的第一个阶梯。
默娜·B·舒尔博士和特里萨·弗尹·迪吉若尼莫两位作者在心理学及养育孩子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舒尔博士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授。所以说这本书,有丰富的扎实心理学理论做背书。
这是一副干什么的工具?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孩子的书,但是他不会告诉你孩子应该做什么,或者他们应该如何去做,而是告诉父母如何通过鼓励孩子思考来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把这个技巧总结为ICPS(I can problem solving)我能解决问题。让我们学会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如何使用工具呢?
首先是要帮助孩子思考问题,然后他才能够综合运用。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三点新知识:
字词游戏
在《父母的语言》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用“3T原则”和孩子做沟通:共同关注,充分沟通,轮流沟通。而这本书在解决问题中就更加细化,提出了常使用的基础字词:是/否,和/或者(还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等。
在日常生活中做游戏一般的运用这些词语,可以教会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游刃有余,而对于我这个两岁多的正在学习语言的孩子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就学会了“我能解决问题”思考方式。这是我学习这本书在实践中的意外收获了。
理解他人的感受
成人世界里觉得孩子的无理取闹,多半是彼此没有理解感受和体会的结果。如何教一个孩子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作者提出了看图游戏,观察他人的感受以及讨论感受到方法。
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只是讨论感受,而不是评判感受。
但两岁多的小儿子能够在正面管教的情绪表达图上,正确的指出情绪表情,而没有一味哭闹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这个办法的神气。
寻找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
作者提到了角色扮演,玩偶游戏,找办法游戏,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会孩子考虑后果。
仅仅是有解决办法还是不够的,孩子们还要学会考虑后果,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
知行合一时刻
一:和孩子们把字词游戏玩起来。
二:在语言表达中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个行为叫什么?叫分享?宽容?协调?
三:一定要谨记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须要解决问题,让孩子思考,我只是提问。最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诉孩子做什么,或者是不该做什么。
通过这本书终将帮助你的孩子学会:
一、在遇到人际问题时,思考该做什么?
二、思考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办法,
三、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
四、判断一个想法好不好?
五、认识到其他人也有感受,并且会考虑自己的感受。
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诚挚推荐,找到育儿神器,原来养育孩子的超级工程也有突破口。
我是艳丽,两个男宝的妈妈,长期蛰居凯叔讲故事、樊登读书社群,践行:精简、自律、和善、坚定。正在参加樊登读书21天读书笔记打卡计划,感谢相遇的每一本书籍,今天动心遇见《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2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