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怦然心动的时候, 女儿一岁半, 我看到的满是青春少年懵懂的感情,男孩配不上女孩的感受, 和那棵可以看到美景的大树。
十年过去了, 女儿初一, 学校突然布置了一项作业, 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看怦然心动这部电影。于是, 时隔十年, 我又把这部电影看了一遍, 不同的是, 身边多了一个半大不小的少女。
其实不同的还有更多。
一, 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模式和系统对孩子的影响。Julie的家庭虽然不富裕, 但是家庭的底色是爱和包容, 以真诚待人, 即使不可避免的争吵之后, 父母都会在此后和孩子长谈并且道歉。电影中的一个高光时刻就是Julie父亲描述的, 一颗草和一朵花仅仅是他们自己, 一头牛也只是一头牛, 透过树枝的阳光也只是一束光, 但是, 把他们放在一起, 就会有奇迹发生。他给Julie画的那棵门前的树, 就像是自己的心桩, 虽然外在被砍了, 但是一直会像锚一样定在心中。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点, 是两方家庭在分明很关心Julie和Bryan的感情的背景下, 都故意显得漫不经心, 无意提起, 或者是在各种场景下竖起耳朵倾听, 这可能真的只有自己做了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才能发现的细节。
二, 关于成长。十年前, 我看完电影下了一个判断, 男孩配不上女孩, 句号。十年后再看, 发现看到两个人从五岁到十三岁各自的成长。Julie本色的骨气, 自省和善良在成长过程中愈发显得凸显, 能够更加坚持自己, 主动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Bryan也从胆怯, 不敢表达自己感受, 不坚持自己(人家毕竟有个那么刻薄的父亲), 经历了一个更加探求真我的旅程。就像电影里说的, 每个人的底色都是不同的, 有些人是青色, 有些人是橘色, 但是终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对你来说是彩虹色的人, 从那个时刻其他颜色都无可比拟。
三, 关于人的多面性。十年前, 我认为Bryan的父亲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十年之后, 会发现他的所有对他人的刻薄和评判其实都是针对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 应该也不乏这样的看起来光鲜, 却内心无比脆弱的人, 他们心中可能就缺乏一棵Julie父亲画的大树。
写到这里, 也会发现自己十年前后的成长, 世界变得更加立体, 人性也变得多元, 细想起来这十年里, 自己做的工作也是如何帮助他人找到心中的大树, 或者还是小苗, 也许也可能没有发芽, 并且陪伴一起成长。对于青少年们, 想说, 年少时的经历是珍贵的礼物, 因为他成为今天我们的一部分。好朋友们在一起, 是欣赏他人, 更是欣赏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慢慢变得越来越好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