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灵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刻,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人了。
并不孤独,但却带着一丝犹疑。她不知前方何路,年仅十六岁的她仍是有一些惧意的。但是,想到母亲当年比自己年龄更小就只身一人前往英国剑桥,不仅学业有成,更是练就了遇见任何事都不会轻易动摇的坚定的心志。
虽不知母亲之后发生了何事,但她已看得出,母亲定是经历过风浪的人。能够在风浪中稳健穿行并站稳脚跟的女人,正是她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穆灵前往威斯里安学院报到,结识了一位同是中国人的学姐。学姐是个热心肠,主动帮她介绍了有三位中国留学生租住的公寓,房东是一位和蔼的美国老太太。
穆灵安顿好,就开始给母亲和陈扬霍写信,告知他们自己已经到达美国,且一切已经安顿妥当。
接着便开始背诵单词。在国内时还自得英语很是不错,到了国外才自觉英语很是不够用,
穆灵给自己规定: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背诵三小时的英语单词,再看一小时的语法书。八点帮房东太太做早餐。
因为看她是租住房间的学生中唯一的女生,房东太太特意给她最宽敞且有窗户的房间,为了回报房东太太的特别照顾,一家五人的早餐她决定帮助房东太太一起完成,这样,房东太太可以节省不少力气,自己在家跟随三姐学的中国菜也可以偶然做给其他三位中国留学生尝尝,以解思乡之苦。
吃完早餐后,步行三公里去学院上课,目前她的英语水平只能大致听懂课程,知识一知半解。于是她向那位已然相熟的学姐借来了一年级的笔记,在课间时间和自习时间一点点查阅字典,一点点誊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逐句逐句力求理解通透。
她念的是金融学,这是一门起源于19世纪的学科。念这门课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名词、需要对当下时事有着敏感的嗅觉、对数学这门课的掌握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对经济的天赋。
穆灵自认天赋是不错的,但因为在国内少有接触真正的金融学,所以基础很差,每天除了多背单词以外,就是利用一切周末时间到校图书馆看金融学的专业书,随身带着一个小册子专门记录金融学的专业概念和金融大家的名言。她还用零花钱的一部分定当地的报纸,关注一切时事新闻,自己分析背后的论道。然后把自学的所有记录汇集到一起,在教授的非上课时间找教授讨教。
满满当当的学习使穆灵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是,她觉得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候,她来美国,就是为了把最精华的东西输入到脑子里,使自己不再单薄,不再只是一个闺阁小姐,而是一个有知识有智识有能力的立体的人。她要抓紧在美国的一切时光,充实自己,哪怕把脑袋挤得鼓鼓囊囊也不怕,因为,那正是她想要的效果。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偏要逆向而行,她要成为林先生一般伟大的知识女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