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这首词那里都能看到。团圆的日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再来读一段《苏东坡》。
写苏东坡的书很多,也看了很多。最喜欢还是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一本传记,除了有扎实的考据,还要能够梳理出主人公的人生得失。既要史料详尽,又要不落俗套,文字表达精准,文风又优美,耐人寻味……这些在大师写大师的这本书中随处可见。
苏东坡是历史上被写得最多的文人,也是流下痕迹最多的文人。虽然他一生波折,多次被贬,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各领域的成就。如果在今天,即使他不被重用,也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斜杠”身份,活得“滋润”。当然在那些流放的日子,他也是努力让自己活得很“滋润”。
古人的风雅,吟诗作赋,填词弹曲,东坡先生一个也没落下。每个人从儿童时代,多少都会接触东坡先生的诗词。中秋词里除了最熟悉也是他写得最好的《水调歌头》。今天还读到一首。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螢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马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蜚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东坡刚得了一个孙子。中秋之夜,却倍感寂寞。虽然声名在外,整个学术界对他都敬重,仰慕,也常有盛会,但宴席有散,曲终无言。也唯有用诗抒发一下内心的感慨。
所幸他留下了很多心情。终于也碰到了懂得他心情的知己。虽然时空相隔840多年,同样才情惊觉的林语堂先生为他作了此传。更可贵的是,他用英文为苏东坡写文,把这位中国的旷世奇才介绍到了西方。
“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亲民的官员,大文豪,新派画家,大书法家,造酒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静坐冥想者,佛教徒,儒学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鬼,厚道的法官,坚持自己政见的人,月夜游荡者,诗人,或者谐谑的人。然而,这些恐怕都无法构成苏东坡的全貌。”
感性的语言向西方人讲述的苏东坡,绝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儒生。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公,体意传神,灵犀相通。字里行间溢美之词不止是崇拜,赞赏,更有智者之间的理解和惺惺相惜。
飞扬的文采背后,是两位大师的精神世界。即使在黑夜的天空中,我们仍能看到悬挂的朗朗明月。生活无论多少风雨,只要有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就能明月常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几页大师之作应景,抬头皓月当空。祝愿中秋快乐!
明月常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