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财力和情商

作者: 一颗苏摩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21:47 被阅读0次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难道说的只是诗才?

不知道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大家都怎么看?通过自己读《红楼梦》的经验和这些天调查下来的结果,大概可分以下几个层次:

1、爱哭,作,矫情,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小姐。

2、纯粹,执着,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3、不食人间烟火,诗意的灵魂,不属于人间。

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黛玉似乎总和愁、病、小性、孤女、寄人篱下、楚楚可怜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她似乎无权无势,生命脆弱、飘零,是贾家可怜的依附者。比起宝钗的家世显赫,开朗健康,黛玉似乎处处是这些的反义词。自己多年读《红楼梦》,也一直把黛玉作为一个灵魂般的人物看,与现世功名利禄没有半毛钱关系。

最近因陈大康教授的启发,发现黛玉虽为《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角,却也是大家对之误解比较大的一个人物。黛玉并不是一个灵魂,也不只有诗才,当然更不是一个家世飘零的依附者。这一切都要从一个突破口:林家的经济实力说起。

一、林家是个破落户?

林家一无人口,二无产业,黛玉作为一个孤女寄居在外祖母家,读《红楼梦》时是不是有这个感觉?与声势浩大金陵四大家族相比,林家是不是让人感觉是个破落户?

然而让我们来看一看作者交代的实情。首先,林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家?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神仙不会乱投胎,作者在小说一开始就交代得很清楚,林家是"世禄之家,书香门第"。林家因为祖上功勋卓越,四代世袭列侯(按规定一般世袭只能三代,皇上特赦再沿袭一代),这个历史比贾家还要长,到了第五代即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这里,已经没了世袭爵位,但林家并没有没落,林如海是通过科举中功名,朝廷钦点的探花。简单地说,就是林家既有牛逼的祖先,又有牛逼的子孙,这和贾家逐渐败落之态完全不同。

对于林如海的官职,作者在各朝各代千千万万的官职中帮他选了两个,一个是兰台大夫,一个是巡盐御史。第一个官职兰台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似乎和黛玉的形象比较一致,书香门第么。重点要说的是第二个巡盐御史,这个才是关键!看过《金瓶梅》等古典小说,哪怕是古装电视剧的盆友都应该知道,古代盐铁官办,盐官绝对是最最肥的一个肥差。《金瓶梅》里也写到巡盐御史,西门庆拼命巴结,巴结上以后人家一张批条,就让西门庆赚了五万两银子!所以巡盐御史就是手指缝一漏就能漏出几万白花银的官啊(可以粗暴地理解为现在中石油或者中石化的老大)!这样牛逼的官职,一般都由皇帝最亲信的人来做,其实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因为接驾康熙帝财产巨额亏空以后,康熙就让他做过这个官职,这个后面再展开。

综上所述,作者绝对是给了林黛玉最好的家世:世禄之家,书香门第、万贯家财,这些恐怕连四大家族也比不上。也只有这样的人家,贾家才会把自己最金娇玉贵,贾母最宠爱的女儿贾敏相嫁。所以把这样的家族理解为破落之家,实在是相去太远了。

接着要说一说林家这样的家世,与黛玉能继承的家产之间的关系。书中写了林如海是林家第五代的当家人,他和正妻贾敏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在黛玉之前生的男孩,但两三岁就去世了,另一个就是林黛玉了,小说中还特意交代了,林如海虽还有几房姬妾,但都无所出。这也是黛玉后来自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父母照养,也没有兄弟扶持。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中,紫鹃哄宝玉说林家的人要来接林妹妹回家,把宝玉急昏过去了。后来紫鹃说出实话:"林家实在是没有了人口"。说明林黛玉不仅没有了直系的亲属,连旁系比较亲的叔伯之类的亲戚也没有了。林家到了第五代面临了最大的问题是人口问题,但这也说明了林黛玉是林家财产的第一也是唯一继承人。

那么林家到底有多少家产?林家的家产到底去了哪里?书中有没有说呢?

曹雪芹当然没有明说,不然我们也不会对林家有这么大的误解。但作者善于"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仔细寻找,都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是林家有多少财产。在72回的时候,贾家的经济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了,荣国府真正的内当家贾琏和王熙凤便打贾母私房钱的主意。贾琏求鸳鸯偷一些老太太床底暂时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当了,这时他漏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三二百万,即三二百万两银子!王熙凤听了贾琏这话并不惊讶,说明她是知道之前这笔横财之事的,那么贾琏王熙凤什么时候发过这样的横财?细读红楼梦前面的情节,只有一件事有这个可能,就是林黛玉父亲去世时,贾琏随黛玉回扬州清点了林家的家产。

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产呢?给几个数字参考吧,红楼梦里面,买个丫头只需几两银子,大丫鬟的月钱(如袭人)是1-2两银子,年轻的主子(如王熙凤)的月钱是4两,贾母最多20两;刘姥姥说20两银子够庄稼人一家过一年的;孙绍祖说,迎春是因为她老爹贾赦欠了自己5000两银子才嫁过来的,姑且可以简易地理解为一个贾府千金小姐的身价。那么,三二百万两银子是多少钱?抱歉我数学差算不来,反正就是个天文数字。注意那时候是小农经济,财产不是现在的IPO,这样一笔家产,实在是惊人的,就是贾府阖府也不一定拿得出这样的家产!金陵十二钗其他人的名下估计也难有这样的家产!

二、林家财产去了哪里?

就是这样一个继承了巨额家产的千金小姐,为啥还总给人一种寄人篱下,一无所有的感觉呢?其实这也不是读者的错觉,黛玉本人就是这么说的,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中,黛玉和宝钗互诉衷肠,黛玉那时候连喝个燕窝粥都怕看人脸色。

宝钗道:"这么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亲戚的情分,白住在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木,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这里黛玉的话的层次很多,第一,说明黛玉并不是清高到不知道财产为何物,她这样说,也说明她并不是完全不在乎财产这回事。第二,她知道自己的财产已经不属于自己了,或者说没有了,不然三二百万两银子当然不是一无所有!

那么林家巨额的财产去了哪里呢?估计大家多少都能猜到,就是在贾家了。《红楼梦》里面很多东西都不能去深究,不然很容易误入歧途,比如时间,作者对时间的描写有时候是写实的,有时候是写虚的,但对于贾琏带黛玉回扬州给林如海办丧事的出发和回来的时间却精确到了具体某日,前后大概4个月时间,这暗示其实很明白了,即这四个月时间他们在做什么。

就办个丧事加上将林如海的灵柩从扬州送到苏州再回到金陵而言,是用不了4个月的,所以多余的时间他们在干什么?当然是处理林家的家产人口之类的。林家既然没有了其他继承人,那时黛玉也还小,替他打点这一切的都是贾琏。

我们再看看黛玉这次回来带回来了什么?这个曹雪芹在书中也交代地非常清楚:东西有书,以及各种送给姐姐妹妹的纸笔小玩意儿,人口只有一个就是雪雁。果然是一贫如洗,两袖清风啊,那么巨额的财产哪去了?当然是贾琏带回了,这就是贾琏所说发的那三二百万两银子的财;人口哪去了?遣散了。所以可怜的林妹妹,带了点书籍纸笔和一个和她一样还没成年的小丫头回来,不仅没有拿到财产,就是以后想知道自己家到底有多少财产,连个能问的人都没有了,细思恐极。

话说林如海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当然有。其实在死之前,他已经将独女黛玉托孤贾母了。他应该也不会不料到林家巨额家产会因此落入他人之手,但还是这样做了,为什么?

一是没有其他办法,二是对贾母的还是比较信任(不然不会在他还在的时候就让林黛玉住进贾府了),三是应该也有意将黛玉嫁入贾家。这些贾母恐怕不会不知,通看全书,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也不是假的。贾母作为书中一个明事理的长辈,首先肯定知道林家巨额财产的存在,其次应该不会想要侵吞自己亲外孙女的财产。那么为什么财产还是被贾家侵吞了呢?这笔财产到底去了哪里?贾母又有怎么的不得已?

答案就是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修建大观园的费用是惊人的,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出点端倪:据红学家考证,大观园有两个恭王府这么大!光是去苏州买戏子,采办一些软装,就用了五万银子!那这么大一个园林建成,需要多少银子?大观园建造之奢靡,连皇妃元春见了都说:"太过靡费了"。元春省亲的时候,贾府的情景就如"鲜花着锦,烈火喷油",但凭贾府的力量,这个时候是不是喷得起这个油?

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已经说了,贾府现在也就是外面好看,里面其实已经空了。再看看贾府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哪些?

一是世袭爵位的钱。这钱只有多少我们也可以从书中看出,贾蓉去领过一回,很少,就是祭拜祖先时摆个样子;第二是贾府男性做官的俸禄。通观贾府,并没有人做类似"巡盐御史"这样的肥差,所以油水不会多,光靠俸禄是很有限的(有兴趣的盆友可以去查一下清朝官员的俸禄,一品官一年就是几百两银子);第三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封地农户交的地租。小说中写过黑山村乌庄头给宁府进贡年货的场景,这样的庄子宁荣二府皆有十来个。

通观这三个产业,没有一个是能发横财的,随着人口不断增多,贾府越来越举步维艰。然而元春省亲是大喜事,不能不办,所以这钱不得不花,钱的空缺怎么办?估计只能把林家的财产填进去了。所以大观园能造起来,很大一部分恐怕还是靠的林家的财力。

这里包含着贾母的不得已,另外还有一层,就是贾母早就认定了黛玉是要嫁给宝玉的,两家迟早并一家,所以财产归属问题也就没那么重要在前80回,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兴儿和尤二姐说贾府之事的是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这样一来,对宝黛钗的关系是不是也会有新的理解?就是从经济基础来看,木石前缘也比金玉良缘来得坚固。如果没有林家这一笔巨额家产的支持,贾家恐怕会败落得更早一些。

这里我们也可以联系曹雪芹的家世来看一下。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康熙的发小,被康熙派任江宁织造(其实兼具织造和密探任务)。康熙六下江南,曹家四次接驾,这钱花的,就像赵嬷嬷说的"淌水似的"。但江宁织造并不是油水很多的官职,靠正常的收入哪能有这么多的银子?所以四次接驾表面上是曹家无上的荣耀,其实也是曹家败落的根本原因。这段故事曹雪芹也写在了《红楼梦》中,即元妃省亲。康熙帝对于曹家这个情况当然知道,为了让曹家补上巨额亏空,他派曹寅和李煦(曹寅的大舅子)轮流任巡盐御史,即书中林如海出任的官职。

然而现实中巡盐御史的官职并没有让曹家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同样小说中巡盐御史的财产也没有让贾家逃脱败落的命运,真事隐,假语存,让人读之不禁唏嘘。

三、黛玉对财产怎么看?

首先我们来谈谈黛玉的理财能力。这点可能又会引起很多人的质疑,如果说王熙凤是理财高手估计没人质疑,说宝钗探春是理财高手估计也没人质疑,但说黛玉是理财高手,甚至可以当家,大家可能就不能接受了。但事实是黛玉真的能。

先看看黛玉一出来时宝玉眼中的黛玉,有这样两句评价: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后半句很好理解,极赞黛玉的病态之美,那么前半句呢?只说明黛玉很有诗才吗?如果只是这样,绝不应该拿比干比,找个才子或者才女就可以了。既然拿比干比,说明黛玉有极强的经世之学。

这有很多处佐证,先说王熙凤病后,探春等代理管家之时,第55回,王熙凤对大观园中的人物评述了一番:

这正碰了我的机会,我正愁没个膀臂。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炕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样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那里就不服!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人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这里王熙凤把黛玉放到和宝钗一样的高度评价,说他们两个好。什么好?当然不是指作诗好,而是指理财持家方面,可见黛玉平日的能力。作为荣府实际管家和心腹平儿说的体己话,这话当然是很有可信性的。

再说说黛玉理财的意愿。会不会是黛玉虽具备这种能力,但对于权钱和经世之学完全不屑一顾呢?当然黛玉并不执着于此,但说完全不屑一顾怕也不会。之前已经提到了黛玉和宝钗互剖金兰语的情节,说明黛玉对自己失去的房、田之类的家产不是完全不在意。她虽然是大观园的大股东,却在贾家寄人篱下,吃个燕窝还怕看人脸色,当然羡慕宝钗这样可以说走就走,有当家做主的权力,而这一切的基础当然是经济。

书中还有一个地方更明显地表现了黛玉管理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在XX回,有这样一段原文: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短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这里黛玉着实露了一手,她算的结果和王熙凤在前几回完全一样:出的多进的少。而且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细细算来的结果。这里的信息量又比较丰富了。我们先谈谈黛玉理财的能力。首先黛玉不当家,也没协理当家,她不可能像王熙凤一样看过贾家的出入明细,但她算的结果和王熙凤完全一致,这里因为宝玉这个话题终结者对话没有继续,若继续或许能透露黛玉算贾家进出的更多细节。其次,黛玉其实从来没有过当家或者协理家务的经历。黛玉进贾府之前还很小,不可能在林家当过家,到了贾家以后也从来没有协理过家事。而当家的经验,像探春和宝钗都是有的,特别是宝钗。就在这样没有过当家经验的情况下,她竟然可以有这样的能力,"心较比干多一窍"看来绝对不是吹的。

黛玉不是迎春,她对自己应该管到的领域有绝对的掌控权,潇湘馆发月钱,黛玉是在场一个个看着发的。抄检大观园时,惜春迎春处都有问题,探春处其实没抄,而潇湘馆抄检了,但没有问题,可见黛玉平时的管理是非常到位的。

看来黛玉闲暇时候不光是看书写诗,还会帮贾家算算财政问题呢,这是黛玉的两面,也是林家的两面,而后一面却常常被读者忽略。那么黛玉为什么会去帮贾家算这个帐?黛玉绝不是个喜欢管闲事的人,她的个性如此鲜明,与自己无关的事和人不会白费半点心机,这和宝钗的八面玲珑完全不同。那么她既然会伤身为贾家算经济情况,必说明这和她又很大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都有啥关系。首先肯定是和林家的家产有关,她既知林家的家产是贾家收了,当然想知道去向,看着贾家的经济状况渐渐陷入危机,大抵也知道自己的家产也随之付之东流了。其次,也特别重要,就是黛玉知道自己有一天是要从王熙凤手里接手管理这个家的!说明她还是比较确定自己会嫁给宝玉的!

其实王熙凤管理荣国府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这个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展开。荣国府真正的管家人应该是王夫人,她退居二线以后并没有将管家权交给自己的儿媳妇李纨,而交给了自己的内侄女,邢夫人的媳妇王熙凤。所以熙凤在荣府其实是代为管家,总有一天要将这个管家权交换给王夫人的儿媳,而这个人就是以后宝玉的妻子。

综上两层分析,可以看出潇湘妃子绝对不是在瞎操心。

所以很多人认为林黛玉穷极一生都在哭哭啼啼和宝玉闹,都在和宝钗争风吃醋,觉得宝钗处处压过自己,其中有很大的误解。二玉争吵的时间其实很短,自从黛玉在宝玉门外听到:"林妹妹从来不说这混账话"以后,二玉就再无这方面的争吵了。到了宝玉派晴雯送旧手帕来潇湘馆,黛玉更是认定了两人之间坚不可摧的关系。而对于宝钗,一个和自己一样无限精彩且全然不同的女孩,黛玉当然会有欣赏,有羡慕,多少也会有嫉妒,其实宝钗对黛玉的感情又何尝不是这样,事实是两人后面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黛玉还认了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做了干妈。故认为黛玉一直在吃干醋,而且因此而死,理解是有失偏颇的。其实到后面,黛玉知道横亘在她与宝玉之间的最大障碍不是宝钗,而是她的病。

看了上面这个多,是不是觉得潇湘妃子不是个遗世独立的灵魂,而是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但是不是也会有人质疑,加入了这些现世的因素,黛玉就没有那么洁净纯粹了?那么请继续看下面的分析。

下面要说说黛玉对百万家产落空后的态度。

在70几回的时候,作者写了家族的最后一次家宴(就前80回而言,我所有的讨论都基于前80回)。这时贾家的败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对于大厦将倾之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大概有下面几个层次:第一层是如贾珍贾琏之流,依然沉溺声色,全然不觉。第二是贾母探春等,贾母几次延席,恋恋不舍,无法接受最后的曲终人散,而探春一直在旁默默作陪,她要陪着贾母坚守到最后。而第三层主要是两个人,即林黛玉和史湘云,她们对繁华将幻灭的态度是看淡和超脱的,早已离席在凹晶馆连句了。而这两个女孩,虽然年纪轻轻,在境界上却是最高。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们虽身在富贵,却比其他人更早经历了繁华的幻灭。这时候黛玉估计早知道自己百万的家产付诸东流了,但她对这一切早已看淡。

林家五世经营,百万家产,最后就换得了一座大观园和黛玉一个并不明朗的归宿。林家为贾家造了一个可以让宝黛自由恋爱,让所有青春的生命暂时安放的大观园,大观园是黛玉的身心最后的寄居之地,她当然会在这里生,在这里死。

既然黛玉身上既有出世之魂,也有入世之才,为什么曹雪芹却要将她的入世之才藏的这么深?为什么要将林家的显赫家世藏得这么深?我觉得是因为他太爱黛玉了,就像在给晴雯的诔文中所写的那样,"金玉不足以言其贵"。既然最后的归宿都是空,何不将这些身外之物统统淡化,给林妹妹一个完全洁净之身?前世仙界的木石姻缘,较之现世人间的金玉良缘,当然是更高境界更永恒的存在。

曹雪芹从不比较笔下的女子,宝玉也从不比较身边的女子。他们都是那么精彩,那么独特,比较他们孰优孰劣是对这些美丽女子的侮辱,但潇湘妃子无疑还是作者的最爱。

全文完,欢迎拍砖。

公众号:芥豆

相关文章

  • 林黛玉的财力和情商

    不知道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大家都怎么看?通过自己读《红楼梦》的经验和这些天调查下来的结果,大概可分以下几个层次: 1...

  • “人神共奋读红楼”系列:高情商的人从不“控制”情绪

    林黛玉的情商低吗? 为什么你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如何分清”事实“与”想法“之间的差别? 林黛玉的自我认知出了...

  • 财力试探

    摘自网络 上海丈母娘对未来女婿的财力试探 问他2022年股市亏了多少?亏损5万,说明他有责任; 亏损20万,说明他...

  • 9/1000书的魅力和财力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说: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 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 书就像微波,...

  • 蒋勋说红楼之 林如海

    林黛玉的爸爸。前科探花,是在考场上考的非常好的一个人,四代世袭,第五代林如海考取探花。 林黛玉的爸爸彬彬有礼,情商...

  • 一如年少时模样

    二十来岁的男生,除了身体素质,其他无论见识气度还是情商财力都是人生低谷。 这是让我尤为担心的:遇见你,我只能给出力...

  • 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和财力

    近期拜读过许多提问者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读大专无用论。通过细读中,本人发现,其实那种论调基本存在于普通百姓人家的通...

  • 男士永远都想找比自己小的

    男士永远都想找比自己小的, 如果自身没有活力,没有体力,没有财力,又没颜值,又没情商,一天到晚就想找30以内的。 ...

  • 红楼梦:表面冷漠的贾政,暗地里对薛宝钗的照顾远远超过了林黛玉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贾府里的亲戚,按血缘远近和家族关系,林黛玉比薛宝钗更近一些。这也是贾母和贾宝玉更喜欢林黛玉的底层...

  • 宝黛爱情是贾母的心事,为何却到死都没有做主?

    我认为贾母去世之前林黛玉已经死了。 贾母对林黛玉的亲情是不变的,她爱林黛玉,也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放在眼里。但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黛玉的财力和情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ot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