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被大人灌输着做人要善良,
大学时,也时常会参加一些传统文化学习社团组织的活动,甚至还在一个素食店做了半年的兼职义工。
当时隐隐然觉得,做好事可以给自己的生命积累福报吧。
但如果你要问,行善与福报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我想我是不知道的,
直到最近,在接触了罗胖、薛兆丰、吴伯凡的观点后,对于行善这件事,才恍然大悟:
行善真的是能改命的!这哪里是一个道德问题?明明是一个经济学原理嘛!
今天,我就试着用经济学的角度,把为什么要行善这件事,剖析论证一下。
(一)
我们为什么要行善?
很简单,行善能给我们带来福报、带来好处嘛。
就像是,吃饭能给我们带来能量,休息能给我们带来活力一样的顺利成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行善就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呢?为什么做坏事就一定是自作自受呢?
要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得回到一个经济学问题上了:
外部性和内部性原理
什么是外部性和内部性?
通俗的说:
外部性是一个暂时性的概念,它只不过是没有找到好的收费方式的时候,它才呈现出外部性。
而内部性简单的说就是所谓的福报,那些真实的作用在我们身上的好处。
从行善到获得回报的这个过程,也就是外部性转化为内部性的过程。
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情,对你好像是顺手而为,对别人来说可能就产生很大的价值,如果你持续地创造外部性,而外部性本身是一个暂时的,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变现通道和收费场景,一旦那个场景、通道出现的时候,你会获得超乎你预期的回报。这个钱好像是白来的,实际上不是,只不过是你以前的外部性变成了内部性。
所谓行善就是不太考虑内部性的情况下去创造价值(不功利才是最大的功利)。
(二)
与此同时要注意的是:
在这个时代,市场经济越来越开放,信息极其的发达和透明、点对点之间的协作越来越精细。
这也就意味着,
外部性和内部性的转化也随之会越来越快。
说白了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以为只是你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吗?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本身的背后,有多少双眼镜在盯着你,而随之而来的报应也会到的飞快。
这个认知的确让人毛骨损然,但它就是事实。
互联网时代,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所有人都将是这件事的旁观者。
举个例子:
你在被围观吗?人民大学的一个社会学调查证明,一个人离婚之后,然后再一次结婚,那么第二次结婚时的伴侣,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都是在他第一段婚姻存续之间就认识的人。
也就是说
你在结束第一段婚姻的时候,事实上,你第二段婚姻的那个伴侣,此时就在旁观。你是怎么结束第一段婚姻的,如果你寻死觅活,在各种事情上特别计较,旁边那个你并不知道未来是你的妻子和丈夫,全部看在眼里。说白了,那个第二个有可能给你幸福的人,因为你的行为举止,很可能会离你而去。
这就是这个世界,最诡异也最有福分的地方,就是你眼下做事的态度,你的善行恶行,所有人都在看,而你鬼都不知道,谁会给你未来。
当一个人在判断自己有没有未来的时候,实际上,你可以给自己算命,命运不是一个不定数,那是一个定数,那是你眼下做的每一件事积累出来的周边人对你的认知和价值核心的总和。就这么简单,你眼下做的每一件事将来都会变现的啊。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而这个真相,很多人却都看不到。
(三)
我们如何能过好这一生?
答案是:
不要那么功利,把眼下的事做好,并尽可能的让别人舒服,让别人获得利益,不要担心你的付出没有回报,你的外部性随时有可能转化为内部性,变现回馈到自己的身上。
这也是我们立身处世,唯一能依赖的心法!
也就是让所有的旁观者认为你是一个善良的、靠谱的,认真的,负责任的,创造了价值的人。
所以,未来或许也没有那么多恐惧,一步步向前走,做对的事。
岁月,终归会给你的善行最大的回报。
写到这里,耳朵里突然响起了《了凡四训》里的一句话: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这可能
就是老祖宗,千百年前便留下来的最宝贵财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