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勇气》,真的挺有意思,特摘录有共鸣的一些语段如下:
教师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他们是芸芸众生中无权无势也无力反击的群体。常常有人无端地指责教师不能治愈那些谁也不知如何处置的社会弊病,并且武断地喝令教师立刻采用由国家掌管的“百病消制药机”最近炮制的任何“灵丹妙药”。那些本可以为大家找到出路的教师,既代人受过还遭人逼迫,免不了日益心灰意冷,最终麻木不仁。
我们迫不及待地要进行教育改革,却忘掉一条朴实的真理:如果我们继续让堪当教育改革支柱即称之为“教师”的人力资源失去自尊,丢掉自信,仅仅凭着增加教育拨款、调整学校结构、修订教学大纲、重编教材课本,实现改革教育的目标就遥遥无期。如果我们不去珍惜、不去激励作为优质教学之源泉的(教师心灵),即使有了上述的一切也无法使教育面目焕然一新。
只要关注优质教学,就必须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尊重并激励教师的心灵,较之传统问题更能引发对教学的深入探讨:
1.我们最常问的是关于“什么”的问题——我们要教什么学科?
2.讨论再深入一些的话,我们会问关于“怎样”的问题——优质教学需要用怎样的方法和技巧?
3.偶尔,我们还会再进一步,问关于“为何”的问题——我们教学是为了什么目的,要取得什么结果?
4.但是却很少有人问关于“是谁”的问题——谁应该是那个教学中的自我?我的自我品质是如何成形的或变形的——即我是如何与我的学生、我的学科、我的同事、我的世界建立相互联系的?教育体制怎样才能支持和深化可以带来优质教学的自我?
我们不管从事什么样的教学工作,各有所长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最有普适意义的是可参透教学时自己内心活动的自我洞察力。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越是熟悉,我们的教学乃至生活就越是踏实。
对教师个人而言,的确是心有所思才身有所行,从而取得切实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校不能支持教师的内心世界,岂能教育学生?学校的教育就是要指引学生走在心明眼亮地做事做人的人生大道上,如果学校不去鼓励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探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岂能不辱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