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达人榜宁都互加青椒优秀作品集宁都青椒
《教学勇气》体会十五: 创建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教学勇气》体会十五: 创建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作者: 宁都谢志雄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10:41 被阅读5次

    ——《教学勇气》学习体会十五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03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教学勇气》的第七章《不再分离》的《停滞、绝望与希望》、《 不可分离的生活》、《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三节。

    停滞、绝望与希望■

           最后一章的重点将由教学实践转向教育改革的问题,即是否有可能将我们关于教与学感悟最深刻的见解体现在可给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的社会变革运动中?

           我开始觉得存在着一种“变革运动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把阻力视为任何事物的始点而非终点。在这种精神力量中,尽管存在制度的阻力,变革仍然发生,而且阻力有助于变革发生。阻力本身就显示了对某种新事物的需要。它鼓励人们去憧憬其他的可能性,并激励那些为之奋斗的人们的斗志。

           如果需要发起一场教育改革的运动,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种悖论。我们还必须了解运动的逻辑,了解运动是如何展开的,部分是为了了解我们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部分是为了促使运动继续向前。

           我想逐一验证这些阶段,但不是仅停留在对过去事情的追忆上。通过理解变革运动是如何运作的,会发现我们已经是教育改革运动的行动者。我们还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正处于探索内心世界的旅途之中,那么他已站在获得真正的力量的入口——即个人在社会变革运动中显示出真正的力量,并成为推动我们的时代发生真正转变的入口。

    不可分离的生活■

           变革运动的起点,尽管几乎是无声无息的,仍然可以被大致精细地描述出来。一些孤独个体受到需要变革的环境的困扰,决定“不再分离”地生活时,变革运动便发生了。人们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要么一直让自我枯萎,要么坚持呼唤美好生活和优秀教学之来源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要不再分离地生活,就是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新的中心,一个游离于体制及其要求之外的中心。这并不意味着人脱离体制,人可以留在岗位上,但这的确意味着人的精神离开体制而独立。

           决定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个体要比批判体制还更进一步,还要具有自我批判意识。我选择过“不分离的生活”,就是默认,即使我拒绝遵从制度的要求,制度也没有凌驾于我的力量。

           那选择不再分离生活的勇气,那凛然面对随之而来的惩罚的胆魄,都来自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念:外部加诸你的惩罚绝不会比你加诸自己、自我贬低的惩罚更为深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打开一扇原本就没有锁的小门,走进尊重心灵呼唤的新天地。

    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要不分离地生活的决定,尽管具有强烈的动机,但是在起初确实是很脆弱的。它需要不断地强化,因为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很快就会感到不安,怀疑自己——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是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生活,它告诉我们,过一种被分离的生活是正常的,而过一种不分离的生活则是愚蠢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

           过不分离的生活确实愚蠢,因为一旦你让外人洞悉你的内心,他们可能会排斥甚至伤害你,所以最好还是把你的感情隐藏起来。它又是不负责的,因为一旦你揭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你就不能再不偏不倚地履行职责——比如用一种超然的、客观的立场来履行教学职责——所以,你最好还是安分守己,保守你的秘密。

           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找到近邻的朋友,这是一种可以播下志同道合的共同体的种子并使它成长的方法:一个人必须要让他不再分离地生活的决定被人们发现。这种近距离发现并不容易,因为它可能会带来指责。但是当我们以可见可行的方式表明我们的价值时,我们有时会对这种就近结盟的方式感到吃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迫切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运动。和所有的变革一样,它也面临重重阻力,这是新旧之争的必然结果。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困难只能激发奋斗者的昂扬斗志,看到胜利的曙光。

           人们面临十字路口:要么自我枯萎,要么坚持优秀教学之源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创建这样一个共同体非常困难。为志同道合的共同体播下种子,使之生根发芽,就是要让他不再分离地生活的决定被人们发现,让更多人知道并接近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勇气》体会十五: 创建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si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