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孟浩然——中年男人别矫情》这一章,大概了解了孟浩然的身世。他出生在襄阳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裕,从小饱读诗书,而且十几岁就很有名气。因为仰慕庞德公,又不想参加科举20岁的时候和好友隐居鹿门寺。隐居期间,他娶了一位歌女为妻,父亲非常生气,至死不让歌女踏入家门。不参加科举,自由恋爱在那个时代都是不为人接受的事情。用现在的话说孟浩然是一个任性的富二代。
感性的孟浩然追求自由,理性的孟浩然追求仕途。父亲去世他感觉愧对父亲,游历八年后去参加科举弥补遗憾,结果考了几次都没考中。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孟浩然名落孙山,没有实现自己科举出仕的理想。他也得到了几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比如去王维家里刚好遇见皇上,他却光顾着抱怨,在皇帝面前表现得有些自视清高,怀才不遇,一个好好的机会被他搞砸了。后来张九龄把他推荐给皇帝,他想入仕,不是很上心,也拉不下面子,又因为醉酒错失一次面试机会。科举失利、自荐无缘,孟浩然索性选择了隐居生活。
文章中说孟浩然的一生悲剧都是因为他自己太任性不争气,不能抓住机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造成的,但我认为孟浩然本质上是唾弃趋炎附势之徒。宁肯“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也不肯立于污朝。这种品格虽然不能在物质上谋有富足,但精神上的干净和富足确是无可比拟的。最后孟浩然和自己和解,安心隐居生活过得怡然自乐。希望跟孟浩然一样不得志的人,能学会跟自己自洽,与自己和解,坚持心中的道义,努力把自己喜欢的做到极致,才不负此生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