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刷屏,多点陪伴家人
——镜子(19.1.16)

Read: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片段
昨天在踏入婆婆家门时,若菱决定要扮演一个好演员,她微笑地迎接小姑,探入厨房去看婆婆,并且真诚地要求帮忙,和以往客套的虚与委蛇是完全的不同。
饭桌上,她突然觉得婆婆的菜还真的是好吃,由衷地赞美了几句。
若菱看到微笑的婆婆眼中散发出光芒;以往在若菱眼中刻薄的嘴角、严厉的眼神,昨晚竟然消融无踪,好像奇迹一般。
最后离开时,婆婆甚至交代一句:「工作别太辛苦了!」
若菱也感觉到了她的由衷关怀,竟然第一次感到有些不舍离去!
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一个结果多年却未怀孕的女人,老公和她已是如淡盐水一样淡,多年来一直被大龄待嫁小姑子和婆婆各种冷嘲热讽、夹枪带棒的挤兑,婆媳关系可想而知
在极度不情愿中,例行公事般的回婆婆家吃饭,本意是迟迟而来,匆匆而去,省得被各种暗示和明示自己不能生孕
但“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国民、好子女、好媳妇、好女婿、好父母,甚至好人!
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的不同角色,我们每个人都要因地因时地戴上一些面具
难道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真我的原因之一?”
而当主人翁尝试着“好好演戏”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变了,变得更加真实和美好,变得更加愿意去与对方交流,甚至感受到互相的善意和优点
我们是否可以总结,真我,一直都在,它代表了爱、喜悦、和平,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累、压抑、彷徨、迷茫、痛苦、猜忌和互相伤害,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自己的角色扮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时担任着父亲、配偶、儿子的角色
我们觉得孩子吵闹不乖,是否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我们觉得她无理取闹、多愁善感,是否是因为我们常态化地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我们觉得父母唠叨、固执、不可理喻,是否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常回家看看?
我们在一门心思提升自己的时候,是否忘记了自己的其他角色承担,可否扪心自问,我们有多久没有使用自己“主动爱”的能力了
爱,是主动词
是我们愿意放下手头工作,去陪伴孩子嬉戏
是我们愿意放下手机,去陪媳妇唠嗑
是我们愿意放下聚会,常回家看看
外物使我们快乐,当外物不存在时,我们的快乐也就随之而去
喜悦则不同,它一直都在,发自内心,是一种与生就来的能力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当我奋笔疾书,文思泉涌的时候,孩子用小手拨动胳膊,思路被打断时,心中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我不去搭理他,继续找感觉码字时,他会一直笑呵呵地看着你,想让我陪他玩
此时,我明白,如果继续,他会哭,我会疯
和平之道,唯有此时我先放下外执,承担起父亲的角色,陪他玩一会儿,或者等他累了哄睡,才能安静地把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家庭之和谐,是我人生动力之源泉,其他都在其次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外物,比如微信、UC、小说、电视、游戏等,统统都放在健康之后,放在锻炼身体的次要地位
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唠唠嗑,尽自己所能,做做农活
少点微信,少点码字,多点时间陪陪媳妇和孩子
爱,在于行动,不在于嘴炮
共勉之,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