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因非自在,故得诸般自在。
因为有基本的自我有约束,所以,才会获得自在。
有人谁问:你都被约束了,还谈什么自在?明显矛盾嘛。
我们要理解“自在”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在”到底是什么状态?
咱们先看看一般人认为的自在定义:
百度百科:自在指身心舒畅,心中好不自在 ,生活无拘束。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
身心舒畅、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
所以,自在并不是彻底的放纵。
因为放纵就已经打破了“身心舒畅”、“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放纵是身心的透支,是自然而然的破坏。
所以,“自在”它的基底是一种平衡状态。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才会有自在。
自在是破除了“贪、执、妄”障碍所束缚的坦然。
没有障碍的因,就没有觉悟显露的果,了却障碍就能明心见性,就能空寂涅槃,即为身心自在。
佛家修行者说:
人生的左右,经常吹着八种境界之风,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谁不为此八风所动,谁不为此八风所苦。
八风就是使人产生不良情绪,不得自在的因素。
也就是说,要得自在,需要突破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种痛苦。
也许,看完上面,你依然不明白自在到底是什么?
那么,从世俗的角度说,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
自在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第二境界:
自在是你不想干什么就能不干什么。
第三个境界:
自在是你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都是一种享受,心无所住,而生其心。
#####自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道,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自在有一要义:执一守中,有劳而作,言行意合,自然而行。
haoyunbaoze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b21b96c0f09fe47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