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字家园】福利美文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Feb.09 鲁迅那么革命,为什么还改编神话呢?

Feb.09 鲁迅那么革命,为什么还改编神话呢?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05:00 被阅读0次

    文/杜豆豆


    1

    上中学的时候,我是个爱琢磨的“十万个为什么”,常提一些让老师头疼的问题。

    比如:

    “老师,为什么我们这节音乐课要唱“56个民族56朵花”呢?

    “老师,为什么这节历史课要宣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呢?

    “老师,难道满族不是我们56个民族里的吗?”

    “老师,鲁迅那么革命,为什么还改编神话呢?不是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吗?”

    “老师.......”

    “老师.......”

    我估计老师一见我懵懂着脸,在课堂上问这问那,就恨不得我赶紧闭上嘴,最好消失不见。

    “就你话多!”

    “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呀?”

    “说够了没?”

    “我上课还是你上课?”.......

    这是我经常得到的回答。

    不过,我倒很庆幸自己那时情商不太高,脸皮够厚,总是冲老师做个鬼脸、吐吐舌头,就不当回事儿了。不然,好奇心早给打击没了。

    后来我发现,很多问题,不是老师不愿回答,实在是老师也不懂啊!

    要想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还是要多读书。

    比如,这个问题:“为什么晚清时期要宣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呢?

    2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听,就是种族主义者说的话。

    种族主义,现在说起来,是一个有着历史悲哀和巨大伤痛的、很敏感的话题。不过,晚清这个特殊时期,却有另一种功效。

    晚清的国家环境,正是民族独立思想空前被激发的时期。

    为了适应当时国内反对清王朝的需要,很多爱国知识分子开始从种族发生学的角度研究神话,试图从中找出理论武器。

    比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就是一篇重要的反清名篇。他在《訄书·序种姓上》剖析了中国古代的感孕神话,就是为了分别种族间的界限,排斥满清。

    章炳麟塑像

    又如爱国诗人黄节在《黄史》等著作中也一再引用祖先神话,目的也是为了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还有蒋观云的《中国人种考》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著作。

    对于华夏族的起源,学者们一般公认,我们的祖先是黄帝,最早来自西北昆仑,后打败各族,到中原定居。

    比如,顾颉刚,就将中国古代神话的发源分成两个系统:一个是昆仑派,一个是蓬莱系。

    所以,晚清时期的神话观,虽然是从民族主义出发的,但在当时促进了汉民族的团结,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这些学者在学术上所做的新探索,也是中国神话学的一大进步。不足之处在于,对少数民族采取了错误的态度,没有强调华夏族的形成实际是多民族发展融合的共同体。

    神话和历史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历史在最初都是靠口耳相传的。原始社会,很多事情无法解释,自然就会有神秘色彩。古代史书必然会有将神话传说历史化的资料。

    晚清学者的贡献之一,就是对古代奉为经典的经书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比如,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曾开章明义地指出周以前的历史并无“信史”。严复等启蒙思想家也曾在翻译西方进化论和社会学著作的过程中,发表文章,有意识地试图用西方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感孕神话和母系社会的关系。

    晚清学者也相当重视神话的教育作用。

    比如,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明确提倡在文学上进行改革,采用传统的幻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秋瑾写了长篇小说《精卫石》。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进国民性、唤起民众觉醒。

    秋瑾

    晚清学者在接触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后,对神话传说之间的相似之处,也做了比较研究,并做出了解释。

    比如,洪水神话。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流派,所持有的观点和分析,不免会有所局限。

    总之,晚清时期的神话研究,毕竟时间短暂,代表人物也屈指可数,他们虽然提出了论述和见解,但基本都是从人种学的角度来研究神话的,是为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立场服务的,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的,过于重视人文科学价值,忽略了艺术价值。同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和中国特色。

    所以,晚清时期,只能说是中国神话学形成的转折时期。

    3

    再来说个问题:“鲁迅那么革命,为什么还改编神话呢?”

    我小的时候,不是特喜欢鲁迅,尤其觉得这样一个大人物,居然还把那么贤惠的大老婆冷落在家,实在有损光辉形象,所以总想找找他的不是。

    不过,后来鲁迅的作品读得多了,人情世故也经历得多了, 便渐渐读出了对鲁迅的好感来。

    鲁迅是个革命者,但并不耽误他改编神话,而且,神话已然成了他手中的另一种武器。

    潜先生评价说:“鲁迅是中国神话学的承前启后者。”

    鲁迅虽然没有专门的神话学论著,但在他前期的诸多作品和后期的杂文、书信中,对神话有过精辟的见解,而且,他还利用古代神话传说的题材进行了再创作。

    鲁迅的这些见解集中表现在:礼赞反抗神、谈神思、阐释神话和论神话的局限方面。

    鲁迅

    比如,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对弥尔顿指向撒旦的批判,就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撒旦的反叛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赞赏拜伦的诗剧《该隐》、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尼采的超人哲学,都是对神话中反抗精神的赞颂。

    古人认为,虽身在江海之上,但却思念着朝廷。身在此而想及彼,这种精神活动,称之为“神思”。鲁迅是借用“神思”来解释神话最初形成的第一人,也就是说,他是从心理因素来探讨神话的发生的,这在当时是相当进步的思想。

    比如,他曾说:《离骚》是一篇自叙和托讽的杰作,《天问》是中国神话和传说的渊薮。他把龙视为祖先神思之创造,是丰富美妙的想象力产物。

    在阐释神话时,鲁迅是从神话和宗教的关系入手的。比如,他曾指出,人为宗教又利用、改造神话,产生了上帝造人之说。

    在中国,最早把神话的特点做出比较科学的概括的,也是鲁迅。他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神话的界限,鲁迅谈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意见。比如,他认为但凡周之前和原始宗教的巫有关的书,“多含古神话”,后来的秦汉之间的巫书、六朝之时的鬼神志怪书都含有古代神话,并没把神话局限在上古社会,这是一种明达的发展观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见解,才有了他对新神话创作产生的论述。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进行了新神话创作的大胆实践。

    他对神话创造美进行了再现和升华。比如,以女娲为主人公的神话小说《补天》,就是试图用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人和文学的起源。

    他赋予古神话传说以新意。比如,《奔月》的创作,就是借后羿的传说来鼓舞锐气、振奋人心。

    《故事新编》插图

    他取古神话传说的“愤怒之音”,来表达反抗精神。比如《铸剑》,就是取材干将、莫邪铸剑的传说,歌颂复仇思想,支持弱小者反抗压迫的。

    还有《理水》这部奇特之作,是鲁迅借历史、神话、传说融于一体的大禹这样一个民族精英的象征,来表达他的爱与憎以及革命思想的。

    无论是鲁迅的理论见解还是再创作,都证明他已经形成了最初中国现代神话学的雏形,将他列为晚清和现代神话学的承前启后者,当之无愧!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Feb.09 鲁迅那么革命,为什么还改编神话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ep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