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还乡手记# 归乡,放逐之后的自我救赎

作者: 饭小饱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22:38 被阅读32次

这世间有一个地方,哪怕离她千万里,也清晰地记得月光透过树杈洒在地上的模样,这个地方叫做故乡;这世间有一个人,哪怕自己早已顶天立地,也要嘱咐你吃饱穿暖,这个人就是母亲。

进入腊月,母亲隔三差五敲来电话询问归期。虽然公司每年放假的日期很固定,他总要细细确认多次才算心安。腊月廿六值班最后一天,还没钻出背窝,妈妈的电话又打了过来。确认晚上到家之后又回头叮嘱:“早上家里又下起了细雨,记得带上雨伞。路上雾大,开车要慢注意安全”。熟悉而又激动的语调,暖心的一天。

归心似箭!早上出门就简单收拾了行李,下班铃响跨上车就开始往家赶。短短百多里路,母亲又在电话里确认了两回,听到我在开车之后,又慌忙挂断。

廿六晚上了,日子说特殊也特殊。有淘气的娃娃在深夜里玩着烟花、火炮,亮光如流星在夜空中倏忽一闪,随即隐没于黑暗,三两声炮响随后传来。

偶然升起的烟花

引擎的轰鸣声里,我们闻着浓浓的硝石味道拐进了小村。颠簸中熟悉的村道、熟悉的犬吠近了;熟悉的灯光远远照了过来,那是父母等待中熟悉的标配。

果然,闯进院子的时候,母亲在檐下伫立,满脸焦急。来不及拿出后备厢行李,把我们让进了屋里,又一阵兵荒马乱。

屋子里早已收拾得井井有序,屋子中间,一片热气腾腾:那口熟悉的锅子放在桌子中央,里面煨着早炖好的鸡汤,燃气的炉子火光正艳。母亲一边絮叨,一边手脚麻利地把放在砧板上的饺子下到锅里。趁着开锅的空隙,把我俩看了又看。

我轻轻地问了句:“小茜茜呢?”

“睡下了!”母亲努了努嘴,却发现我们女儿支起耳朵,害羞的躲在房间朝我们偷看。几个月见了,脸盘子长大了不少,妻子心中一阵柔软,赶紧跑过去逗弄小孩。

母亲又赶紧放下手中勺子,嘱我一声“看着点锅里,熟了赶紧捞起来吃”慌忙向卧室里跑去……

吵吵闹闹中终于吃完了饺子,家常里短的时候母亲又提到妹妹春节前不会回家过年,神情又是一淡。

妻子正准备上楼的当口,母亲抽空把洗漱的热水拎了过来,冬拖、毛巾也从柜子里翻了出来。虽然楼上有热水器,可母亲忙碌的身影里,我仿佛还活在孩提年代:

屋角,堆满了祭祖的香蜡和纸钱;

茶几上,堆满了瓜子水果和孩子的一大堆玩具。

电视机旁,是还没有挂出去的灯笼和对联。

收拾完睡觉前,母亲依然会反复问“明天早上想吃啥”,我们的回答依然是简短的“随便”。

屋子里的热气渐渐散去,午夜的寒气一阵阵袭来。小村还是那个小村,房间还是那个房间,父母又老去了一岁。孩子们、孙子们的衣食住行,二老依然牵挂不完……

父母在 不远游

父亲背着祭品,煮好的猪头猪尾和一整只公鸡,好几十斤,走在前面。那是母亲早早就准备妥当,收拾在小背篓里,里面还有分好的香蜡和纸钱。

川渝一带的风俗,年三十之前,趁着游子归乡,总是要在已故亲人的坟前点两炷香,报报平安还有一年的收获。我们这里老人去世,大抵是没有所谓的祖坟一说,因此故人的坟头都凌乱地分散在群山之间。

山间的小路已经荒了

“你大伯家,廿四下午就敬完神了,我们一直在等里回来,所以拖到了今天。”

“六爷爷,苏婆婆也没有了,才几个月时间……”父亲一边踏过荒草探路,一边跟我闲聊。

他说,我听。望着父亲开始佝偻的背影,莫名的一阵心酸。

是啊,父母苦苦等待的,只不过是儿女们在节假日回家看看,不要断了那些传了多少代的传统。这不是封建,是一种植根于血脉的故老相传,不但有对故人的哀思,也有对子子孙孙的劝勉。

父亲感叹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现在的年轻人,回乡的时间少了,又没人种地,多好的都荒了。而我剩下的只有默默契无言,仔细倾听:

谈到了我们村的来历,湖广填四川期间祖上逃着难在这里烧山为地,插竹为界,结束了长久的流徙。

谈到了家姓、无法考证的族谱和辈份,现在的年轻人取名,四个字五个字,不按辈份。

谈到了我爷爷的爷爷,虽然没有流芳百世,却在这里开枝散叶,带出了四里八乡外姓的石匠、木匠、篾匠。

谈到已故亲人的身份,虽然隔着坟包,我们在外头,他们在里头。

这一次的我听得特别认真,记得特别用心——虽然每年父亲都会带我去故人的坟头祭拜两次——清明、春节!

陡然间的惊醒,我怕有一天,父亲走不动了,或者是再陪不了我祭祀了。我清楚的看到,岁月早早在他们的脸上、额头留下重重的印痕。那是前些年刚出身社会的我所没有发现的——记忆里的父亲挺拔如山,厚重如山。特别是,近年来母亲身体也每况愈下,却从来在陪伴中、电话里报喜不报忧。

伴着我童年的成长,学业的成长,工作的成长,我的少不更事,父母的呵护不曾有过改变。

我懊恼着寻找梦想的放逐,放浪形骸之外:梦想近了,父母却在岁月里离我们远了。

想到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本该要陪在他们:可这么多年过来,在他们无私的庇护下,一向聚少离多。

少年求学,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总共七年,70%时间不在父母身边,学校家里两点一线。

毕业之后放着学校的推荐不要,豪气冲云的闯荡,长年流落在外地,也是不在身边。

父亲一句“好男儿志在四方,是雄鹰就要大胆去闯”,怕是本意,也在挣扎中变成谎言。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光是母亲和父亲,连岳父母都一样。我们的人在何方,他们的心就牵挂了远方,以心换心之下,我们如何能不牵挂。

这几年,被生活逼成狗,上有老下有小,虽然离家近了,也抽不出空常回家看看。庆幸自己几年前,从远方回到省会城市,给自己方便照顾家从的借口,却发现每每电话或是回家,自己依然是那个被照顾的孩子。原本三四岁的女儿,我们是要带在身边自己照顾的,父母却一二再的要求先放他们身边带带,也便作罢。倒是女儿成了开心,在我们身上没有找到的弄儿之乐,多少让二老畅怀不少。

望乡 那头的父母和我们一样

游必有方

离开了城市的暄嚣,躲过了钢铁洪流,生活变得简单纯粹起来。每天在父母的呵护下吃吃喝喝,乡间转转,日子过得飞快。

山坡上向阳的油菜花开了

廿八早上,早早收拾好,准备带上女儿一起上丈人家看看。转眼就接到了电话,二老一样的激动,一样的期待。又是一堆可亲可敬的父母双亲。

妻子在家排行老二,大姐远嫁安徽,小舅子正处于二十多岁“神游闯荡”的年代。这次几姊妹商量好了,都聚在了一起,和我的心思一样,趁着过年有几天,多陪陪老人,多陪陪小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酒憨耳热之后,岳父不禁感慨:凤儿(大姐)能够回来,全家人都很高兴,只有在这样的日子里,才感安慰。幸好几个小年轻,平时电话问侯不断,有事也能拧在一块好说好商量。藤包儿(老二)你们也隔家近了,过年过节一定要回家来看看,平时里也要抽空回来。还有尾巴(老三)也要多听听两个姐姐、姐夫的劝告,毕竟人到中年,经历有了,其言也善。

愿 幸福之花永开不败

院子里阳光很好,听着岳父的肺腑之言,过年,满满的仪式感。虽然没有太大的场面,能够在平和中收获那么多的感动,此生,足矣!

和妻相对一笑,瞬间安然。外面鞭炮声此彼伏,年关更近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空打打电话!

过节回家看看!

坐在一起多多陪伴!

我不知道这几年的举动,算不算一种“自赎”,但小饱还是“倚老卖老”的吼一句,请大家及时关爱父辈,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多陪陪他们。我们二三百人的公司,去年请假的伙伴里面,有6位/次因为家人离世请假,有12位/次因为父母身体不好需要陪伴请假,有6对因为结婚请假,这是我们行政部门统计出的数据,而全体员工平均下来的年龄只有32.3岁。

而在沟通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他们的脆弱和敏感。那种生命的轮回,我们长大了,他们变老了,越看越像小孩,需要关照!

人生匆匆几十年,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如果有一天,生养我们的老人随岁月渐行渐远了,我们心里少一丝遗憾:

毕竟,我们做到了早该做的,用我们的自我救赎,换红尘里老辈余生安好。

远乡 熟悉却又陌生了

PS:

1、父母响应国家政策二十六岁结婚,三十岁上才有了我,三十三岁才有了我妹妹。而我为了所谓的梦想,先立业,再成家,也是二十六岁结婚,二十九岁有了女儿。现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说实话,我们又自私了,暂时没有计划。

2、因为平时真不怎么拍图片,更文都是网上翻图。所以在下定决心写征文之前,都没怎么留图片,大家见谅。

3、对于大多数青中年人来说,归乡是本性和亲情的浓蜜洒播,近日看到的《新二十四孝图》分享给大家。

大家一起看看,能做到多少?

                                                                                      愿大家安好,新年快乐!

4.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590f264035e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还乡手记# 归乡,放逐之后的自我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my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