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躺了一天,突然发现没什么可写的,也没找到有争议的热点话题。就来这儿随便扯一扯,说说两个很多人都有的问题。
第一个是公正世界假设 / 公正世界谬误 (Just-world Hypothesis/Just-world Fallacy)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会给他带来公正的结果;他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坏报。换言之,一报还一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再换言之,就是把事情的结果,归因于更高的道德甚至超道德层面上的公平。(发现没有,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很多时候来源于人类的某些共性)
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呢?最先研究这个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家 Melvin Lerner 提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正常人又常常会得知身边的人、报纸上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遭受不幸。这样的事虽然很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陷入恐慌,原因便在于我们都多多少少有些公正世界的假设,认为这些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
因此,网络上也好、闲谈中也好,常常会出现怪罪受害人的情况(“你之所以被强奸,是因。为你长得漂亮穿的少大晚上还光着大腿上街”)。这种想法或归因方式,很可能是偏激的、缺乏正义感的、不人道的、政治不正确的,但他对我们自己的内心起到了安慰作用:只要我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我不是他这样的人,我就不会遭到这种不幸。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大多数人也保持着乐观,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人生脉络,而不会被某些(有原因的)意外打击致死。
公正世界假设本质上是错误的,即便它能带来自我安慰。但它只是一个我们为了安全感而臆测出来的对世界运作方式的一个错误认知。要勇于面对现实。
第二个是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最常见的是“各种星座性格的分析”,至今也有很多人对它很是追捧。在这里我们不谈它的对错,只说这种分析的原理。原理就是利用“巴纳姆效应”,用各种极其一般性的、含混的词来描述一个星座的人的性格,使得所有人看都感觉很正确。
心理学家也做过无数相关的实验,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类似的测验我也亲身经历过,在大学的心里选修课上,老师让我们填写问卷上交后,发下来五十个人的性格分析结果。我们一致认为性格分析结果很符合我们自己,后来发现所有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此外,还有所谓“谄媚效应”。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积极的事情,所以他们会认同自己还有很多未能得到发挥的潜力以及自己喜欢独立思考之类的描述。
其实星座啊、算卦啊这些东西都很玄乎。再往深了探讨,就是宗教、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些东西,嗯,我今天还是知难而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