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制,嫡长子是不二人选。但是为了让家族能够长治久安,族长更愿意挑选能干的继承人,论资排辈逐渐向唯才是举过渡。
智宣子过世后,智瑶继位,同时代的族长还有赵襄子,韩康子和魏桓子。智瑶嚣张跋扈,在宴会上戏弄了韩康子,侮辱了韩康子的家相段规。族人智国劝谏: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可是智瑶就是想试探对方的底线,得寸进尺。韩康子给了一座万家之邑给他。
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老子》中也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吕氏春秋》也有引用: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兵书《六韬》也反复讲这个道理: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类似这样的表达还有:“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张必折,太张必缺。”“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必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因此魏桓子也和赵襄子一样,献出了国土。想要使其灭亡,就先让他疯狂,助长他的嚣张气焰。殊不知,智瑶也曾用先予后取的方法灭了仇由。
赵无恤扛不住进攻,就找一个牢靠的城池躲起来,没想到智瑶采取了水攻。饮水灌城,导致炉灶没办法生火,晋阳人易子而食。
赵无恤派家臣张孟谈秘密出城会见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唇寒齿亡让三家同仇敌忾,杀了智瑶及全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