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1天日更挑战营读书
由《沁园春•雪》说开去

由《沁园春•雪》说开去

作者: 何易之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22:45 被阅读4次

今天和孩子们讲到《沁园春·雪》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问我:为什么毛主席眼里的雪景就这么的大气呢?
说完我就笑了,我说:当你一大早起来,站在高处,眺望秦晋高原上的茫茫雪景时,你想到的是什么?
孩子说:当然是打雪仗啊!
我说:对啊,这符合你的身份,也符合你的层次。孩子眼里的雪自然是打闹娱乐的好东西,毕竟孩子们只能想到这么多。景还是那样的景,但看雪景的人却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朋友和我说过: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有的时候要远远大于人和猪狗的不同。
话很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朱自清眼中的荷塘与我们眼中的荷塘,既相同,又不同。
在朱自清的眼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在我的眼中:一个臭水塘罢了,若要我写出一点诗意,除了呱呱的青蛙叫声,我似乎也写不出别的什么值得玩味的光景。

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是大到让人绝望。
所以,到底是处在怎样高度的人,才会看见白茫茫的一片雪景时,说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写《沁园春·雪》的时候,是1936年2月。那时候,又有谁能想到,这个面容削瘦的中年人,将会是一个伟大国家的缔造者呢。
在《沁园春·雪》中,这个中年诗人眺望远方,壮丽的北国风光在他眼中如同红装素裹的美人,让他神往,让他折腰。

他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他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他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自信,何等的雄心。

早在他17岁那年,他就在《七绝·改诗赠父亲》中说道: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一刻,他便忘记了自己的故乡,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而把他个人的命运和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紧紧绑在了一起。

诚然,一个“惜”字,显得极为狂悖,然而,在1949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在人民的欢呼声中,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在这个承平已久的时代里,我们愈发地鄙俗,愈发地蝇营狗苟,越发地自暴自弃。
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难以再焕发出热烈的激情。
苦难的现实也让我们失去了做梦的勇气。
诗意和远方,离我们是多么的遥远啊!

可我们在转念一想,我们所面临的艰难困苦,和那个在1936年2月,站在寒冬里的秦晋高原上的那个瘦削的中年人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幸的是,我们还能去阅读那些壮丽的诗篇,感受那勃发的热情。
感谢诗人,感谢诗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沁园春•雪》说开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ye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