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中能被人记住的人物,都是复杂的,单纯的。复杂是后人的装扮,单纯是当事人坚信自己的信念。他们绝不是一群愚蠢的人,事情永远都不像后来人认为的那么简单,线性化。
蒋介石坚持的信念就是三民主义可以拯救中国。中国的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化等常用的手段在中国这片土地是不适用的。中国需要洗心换面。
在蒋介石的夺权之路中也是充满了艰辛。两次赴日求学,为自己积攒了人脉,当时法国,日本是中国留学生的两大选择,东山三杰的两杰都去了法国,而毛泽东由于去了北京,没有去。蒋介石在夺权之路上遇到了两个贵人,孙中山、陈其美。孙中山当时,我个人赶脚就像一个导师一样对于蒋介石。而陈其美则像一个大师兄一样。陈其美带着蒋介石出入红尘之地,同时也认识了后来的青帮的各种大佬。蒋介石对陈其美远比对孙中山更有感情,因为从对其侄子的太对可以看出来,这就造成了后来的cc系。cc系以及黄埔系也是国民党内部的两大派系。谁还不是宝宝,蒋介石在夺权之路中,有点像曾国藩,一个倔脾气的小孩一样,孙中山不听自己的建议,就立马辞职不想干,然后孙中山就各种劝说,不过事实证明蒋介石的建议是对的。包括后来孙中山病逝之后,蒋介石也同样各种辞职,而他之所以这么做,第一说明他是有能力的,不然就没有人理他了,辞职就辞职吧。第二,他对国民党的理念组织架构不是绝对的反感。这儿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前期也是各种被老大虐,比如李三立,王明等,但是毛泽东的做法就是,自己单干!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一点是值我学习的,组织架构,团队内部的人员思想是不能改变的,永远不要试图用语言去改变一个人,但是改变一个人有很容易,那就是用结果来说话。
孙中山病逝后,胡汉民,汪精卫一右一左,廖仲恺,而蒋介石是最不看好的,之所以最后能顺利当上大总统,最主要的原因是蒋介石能调和党内左右派的关系。蒋介石在一段时间内是支持我党的,毛泽东是强烈支持国共合作的。
汪精卫我不想为他翻案,只是觉得历史绝不向书中那样写的,单纯的汉奸。只能说他在政治上像一个少女。
北伐后来获得胜利(战胜了孙传芳,威震了张学良、基督将军冯玉祥、阎老西),蒋介石站在了权利的巅峰。后来开始自己漫长的“剿匪之路”。
抗日,基本上第一次宣布了政治破产。原因没有认清“战争是政治的手段”。东北撤军,拱手让人,其实蒋介石的策略很简单,像当年俄国沙皇战胜拿破仑一样,撤军撤军,利用国土纵深,挫其锋芒,让日本物资供给跟不上。事实证明战略是有效的,可是政治上可谓输的一败涂地。
西安事变,是很搞笑的事情。张学良被人鼓吹(或许后悔了,此时的他已经被人骂的不成样子)发动了西安事变,可是结果没想到,绑票了蒋介石,地方军阀一致反对,中央军一致反对,苏联一致反对。。。。。这件事,为以后苏联解放东北后,蒋介石在东北没有选择让张学良担任东北统帅埋下伏笔,而选择了各种派系都不服的熊世辉。
抗日取得胜利后,那个北极熊简直是不要脸,当年的美国大叔还是会可以的。哎一言难尽,俄国在我看来是中国最大的威胁。
政治第二次破产,蒋介石派去的官员占领日占区。结果这些官员比日本还贪婪,各种勒索,不给钱就冠以汉奸之名。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