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奇葩说》决赛的辩题: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看到辩题的一瞬间,我想到的不是自我、孤僻、清高这些词,而是讨好型人格。
因为这样的问题也曾经深深的困扰着我。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家教严厉的家庭,父亲对我的学业都是亲自监督,容不得我有一点马虎的地方。从小得到的批评指正远远多过循循善诱的鼓励。生活中因为父亲也是一个“老好人”,所以带给我的教育也是:不怕吃亏,吃亏是福,要忍让,要善良,不要和别人起冲突。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确实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孩子:品学兼优,性格温顺纯良。
以此我也经常受到父母同事和亲戚的夸赞,我原以为我做到了别人眼中的期待的样子,就会获得内心上的快乐和自由。可是上大学以后,这一切都变了。
02
结束了昏天暗地的高三封闭式学习,来到大学的同学们几乎都是放飞了自我。她们可以肆无忌惮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我,为了迎合,为了满足大众眼里的期待,背上了讨好型人格这层重重的负担。
当帮别人忙时,我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本分。看似乐于助人但并非出于自愿,察言观色,怕被人否定。即使做不到,也假装能做到。
当和别人在一起时,总是怕冷场,一直主动去找话题。就连在微信上聊天,没有秒回都会心存愧疚,每次都会仔细斟酌自己的措辞和表情,对话框里的内容写了又删,总怕说错话。
当别人借了自己钱,也不敢谈还钱的事,实在活不下去了开口要求还钱,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父亲从小告诉我的要善良,要包容。却没有告诉过我,这一切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03
讨好型人格是无时无刻的不在满足他人的期待,获得所有人的好评,看似是高情商的行为。直到后来我毕业工作,踏入社会,经历了人前人后的形形色色,才明白讨好型人格和高情商有着本质上的不一样。
高情商是自由的、轻松的选择是否取悦他人;而讨好型人格很难控制自己,甚至委屈自己,只为取悦他人。
李诞说:“人间不值得”。这句话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其实我们都忘了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开心点”!在愉悦自己的前提下,再去照顾他人的情绪, 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希望看到此篇的你们,曾经和我一样陷入讨好型人格的你们,可以再接下来的人生里,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